宏盛皮具(东莞)有限公司 WILSON INTERNATIONAL IND. CO. LIMITED 企业裁员程序及法律风险控制文件编号 W s-xz 生效日期 . 版本/次 A/0 页次 1/5 更新日期制订黄丽审核批准目的: 用人单位在裁员过程中,如何正确适用裁员的法律规定,控制裁员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一、裁员的法律适用与风险控制 1 、裁员条件及风险控制按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裁员需具备法定条件。裁员条件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必须有充分证据举证证明达到法律所规定的可以裁员的条件方可裁员, 不能举证的将会被认定为违法裁员。用人单位裁员需具备的条件如下: 1 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实践中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裁员条件举证相对容易,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关于重整的裁定书即可,无法院出具的重整的裁定,不能以此为由裁员。 2 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是目前金融危机下用人单位裁员的主要理由, 适用此条件时用人单位必须举证证明生产经营发生了困难, 且是严重的困难, 这需要对企业相关财务状况进行举证, 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以金融危机为幌子而进行裁员, 实际上生产经营并没有受到影响, 这就会让裁员行为陷入违法解雇的风险中。 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 经变更劳动合同后, 仍需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需注意适用该条件时发生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并不能立即裁员, 而是先要与劳动者变更劳动合同, 经变更劳动合同后, 仍需裁减人员的方可裁员。如果未经变更劳动合同即裁员, 也属于违法解除合同, 需承担违法解除合同的法律责任。 4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注意这里是“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 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客观经济情况”一般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 如企业迁移、兼并、分立、合资等。 2 、裁员程序及风险控制《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 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该条款规定了裁员的人数要求及程序要求: 1 人数要求: 裁减人员需达到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才可启动裁员程序。实践中用人单位的风险在于裁减人员未达到二十人或者人数少的企业未达到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也启动裁员程序。用人单位如果裁减人员人数不足法定标准, 不能启动裁员程序成批, 只能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的规定单个解除劳动合同, 否则裁员行为违法, 应当承担违法解雇的法律风险。建议用人单位以协商解除方式操作更容易避免风险。 2 提前说明: 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注意既可以向工会说明情况, 也可以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用人单位可以选择。用人单位在操作过程中需
裁员管理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