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 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 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2. 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难点:
1. 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的第一课是《大自然的语言》,知道根据自然现象可以安排生产。大自然的确是一位智者,研究他,,什么还可以记录时间?
岩石真的有如此强大的记录历史的力量吗?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21教育网 二、教学新课
环节一: 整体感知:本文有什么特点?
标题新颖,巧用修辞
开头引用,不落窠臼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行文多用独句段,文章脉络清楚
说明语言生动准确
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
环节二:结合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花三十秒迅速扫读课文,说说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不少单句成段。
2.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21·cn·jy·com
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21cn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
……
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段)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段)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段) 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段)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可见,文章运用了逻辑顺序.
环节三:
交流文章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在讲到人对岩石的破坏时,举了建筑兰州铁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在讲到泥沙沉淀的后果时,举了我国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的两个例子。这些例子都很简洁,有力地说明了问题。
打比方。如课文中在说明风对岩石
8 时间的脚印[21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