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教学目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人“投赠”的目的。
教学重点:赏析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之间的关系,感悟诗人干谒的目的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屏显关键词):
《容斋笔录》有一则《唐用宰相》提到唐任用宰相是不按次序
的,得到职位好像很容易。然而有些人出入于各重要衙门,历任各曹尚书、御史大夫,出任节度使、入朝为仆射,太子的师傅,最终却得不到相位,象颜真卿、王起等都是这样,如果皇上想提拔,即使是给事中、侍郎、甚至郎中、博士,居位不久就提拔为宰相,谏官和御史们听从命令还来不及,哪敢抨击他们的过失?先提为宰相的,允许引荐其同列,像姚崇引荐宋璟,李林甫引荐牛仙客等都是这样。
这一则史料涉及的就是唐的荐举制。唐朝虽然是科举取士,但也没有废止历朝历代的荐举选官制度,不仅表现在科举中荐举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朝廷还可以直接征录人才。也就是说,士子可以不参加任何科举考试,直接经过荐举而入仕。
荐举须由现任官员相保,所以,为求获得官员青睐,士子们不得不展开对权贵的干谒。这就产生了许多干谒诗。
所谓干谒诗,就是写给当朝权贵的、自我推荐的诗文,目的是得到对方的赏识。著名诗人王勃、贺知章、高适、白居易、杜牧,名臣张九龄、裴度、牛僧孺等都曾写过干谒诗。
学生根据资料链接简介孟浩然
指导朗读
辨析字音、字形(屏显):涵 hán 楫 jí
学生朗读,展示自学效果。
引导学生重温链接资料中的声调和节奏规律,探究确定声调高低,划分朗读节奏(屏显声调和节奏规则)
学生按节奏再次朗读诗歌。(提示:注意音流)
赏析诗歌意境
(一)师简介诗歌写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二)学生结合教材注释,自学诗歌前两联,探究回答:
1、“涵虚混太清”这一句的主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