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第三中学 李淑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表达风格,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情感与态度:联系实际,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文中阐述的人生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快乐。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著名的学者。1898年参加戊戍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著有《饮冰室合集》、《少年中国说》。
小组合作探究(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完成两题)
?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
;未尽责任的痛苦状态又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朗读。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作者是怎样具体阐述责任与快乐的关系?请找出相关语句。
6.“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谈谈你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后,解答放入“整体感知”中进行。)
三、整体感知
梁启超先生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理清文章的结构并归纳各部分的意思。
一、(1-3)阐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4-5)阐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6)阐述“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3、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哪些未尽责任的情况;未尽责任的痛苦状态又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朗读。
明确:未尽责任的情况:
答应的事没办、欠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