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论语》有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论语》有感
臣以半部《论语》而治天下
——赵普
这世上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论语》想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精神的信仰。
子贡问过孔子;“一个稳,需要什么?”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之信也。”就是说粮食足够、军队强大、老白姓才会对这个国家充满信心。“非要删去一条呢?军队,再删一条呢?粮食”,在孔子看来信仰最重要。
但是我看《论语》的精华,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难和缺憾。 生活中的缺憾肯定不能避免,那么,有什么样的心态就非常重要了,不同的心态,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活中很多的遗憾。要做到内心的强大,前提是看清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称为“鄙夫”。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就不能真正面对生活的苦难。
不同的年纪读《论语》感受定将不同,在14、15岁这个年纪,我们常常为了维护各种关系,而黯然神伤,有时使亲密无间的好友,也会反目成仇,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来。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shuo)斯厚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你有事没事,总是跟着国君身边,虽表示亲近,但是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跟在朋友身边,虽看上去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不远了。
我能理解的不过后面半句罢了,但就是这半句,让我处理朋友关系融洽了很多。
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是“君子”,什么是君子呢?“君子不忧、不惧”用我们普通人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个人能做到不后悔、不愧疚,看似简单,古往今来有谁敢说他做到了呢?所以孔子才将他作为君子的标准。
我们的父母从小教育我们:“穷到独善其身,达到兼济天下”。孔子之后,有许多名士亦是如此。杜甫自己住茅草屋,却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定会被这博大的胸襟和炙热的感情所震撼。范仲淹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些高远的志向,都不难看出孔子和《论语》的影响。
在我看来,真正的勇敢,是内心的坦然。是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尊重了别人的生命。是

读《论语》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