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沈北新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浅谈沈北新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时间: 2011-04-22 11:52:29 作者:秩名论文导读: 农民的主体地位, 决定着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包括管理人才, 专业人才, 业余文艺骨干、农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人才骨干网络,壮大我区文化人才队伍。关键词:主体地位,人才队伍,保护传承一、沈北新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现状沈北成立以来, 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格局。 1 、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沈北新区成立后,以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区国家生态区为契机,逐步建立了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 13 个乡镇街文化站为枢纽, 以村、社区文体活动室和文化广场为基础, 以文化业余文化团队和文化户为补充的群众文化服务网络; 以区图书馆为龙头, 以乡镇文化站、学校、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室)为枢纽,以村社区图书室为基础,图书流动站和家庭图书室为补充的图书阅览网络。 2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沈北新区为推动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投资 6500 万元, 占地 70 亩, 总建筑面积 15000 平方米建设的文化艺术中心, 投入 300 余万元, 高标准为文、图两馆购置设备设施,其专业化设施、完备的功能、人性化的服务,为群众文化构建温馨和谐的平台。累计投资 亿元, 高标准实施银河广场、北斗生态公园等基础设施工程, 使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投入 40 余万元维修房屋, 配备数码放映机, 确保“ 2131 ”工程和“天天有演出”的顺利进行。投资 1000 余万元, 新建、改建乡镇文化站, 修建文化广场, 对未达标的乡镇街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进行整改,并配置书架、图书、阅览桌椅、棋牌桌、乒乓球台等; 在村级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篮球架、画廊等。 3 、农村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沈北新区实施“ 2131 ”惠民工程,每年送电影下乡 2000 余场, 将惠及范围由乡村扩展到社区。举办一年一度的新春晚会,秧歌、舞龙大赛、锡伯族嘎拉哈节”、元宵灯会等活动, 让新区人民享受文化大餐; 举办反腐倡廉、生态沈北等大型展览, 让群众在受教育的同时欣赏高雅艺术; 举办春联征集大赛、猜灯迷、全民读书活动, 洋溢着浓郁的墨香。承办辽宁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皮影戏会演、东北文博会分会场等大型文化活动, 搭建了各界艺术家交流的平台, 促进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倾力打造锡伯族特色文化品牌, 以锡伯族西迁节为平台, 开展系列文化活动, 促进锡伯族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免费论文。我区锡伯族艺术团参加匈牙利“第三届世界民间艺术节”和保加利亚“第 32 届国际民间艺术节”,锡伯族原生态歌舞“喜利妈妈的传说”, 代表辽宁省参加在苏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喜获丰收杯,唱响了人间天堂。 3 、农村民间文化保护渐受重视。沈北新区十分重视对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去芜存精,积极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演出、展示和传承活动。目前, 沈北新区张氏皇苑龙、沈阳关氏皮影、锡伯族喜利妈妈列入省级保护项目, 锡伯族歘嘎拉哈、锡伯族民间故事等被列为市级保护项目,锡伯族语言、文字,锡伯族民间音乐、舞蹈, 庙会等列入区级保护项目。二、沈北新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沈北新区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也存在着不少制约农
浅谈沈北新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