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角力新能源汽车将重构目前的利益格局, 利益的重构是新能源汽车成功的关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汽车行业和电力行业协作, 需要两者实现双赢。“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路上, 越往下走, 胆子越小, 心惊胆战。面前存在许多问题, 光靠热情是解决不了的。”在日前举办的 2011 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论坛上,中大新能源汽车公司(下称中大)总经理马宪的上述“表白”,引起了与会者的掌声。多年来, 电动汽车发展与油价的涨落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电动汽车四十年的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说:“油价上来的时候电动汽车很热,油价一低下来,电动汽车又下来了。”时至今日, 陈清泉对电动汽车的发展信心十足。“电动车商业化的火车已经启动了, 这一次和以前不一样, 因为政治、经济、技术环境不一样, 而且四十多年前在搞电动汽车的都是知识分子, 电动汽车也是在初期模型阶段。”然而, 电动汽车行业标准的缺失、政策机制的缺位等让这个产业问题丛生,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乱象丛生一部电动汽车现在执行的行业标准大约有七八十个, 政策性法规之外, 公安部有公安部的标准, 交通部有交通部的标准, 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哪怕至少是实用性标准。马宪直言不讳,“这是电动汽车行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从科技部推行“十城千辆”到“ 863 工程”再到“三纵三横”,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 但是行业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手脚。造汽车的不懂电池, 做电池、动力系统的未必懂汽车。自称在行业里最好的配件, 不管是电机、电控、电池, 组装到一部车子上往往是最差的。这是因为,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 各零部件生产商找不到一个兼容口,能做的仅仅是互相抱怨而已。虽然如此, 马宪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有些许的担忧,“在示范运行过程中, 一点小成就经常被无限夸大, 出现的问题都被掩盖起来, 误导政府、地方官员和企业, 甚至于误导了自己。新能源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我们可能会走入一个怪圈”。早期提“十城千辆”计划即十个城市,每个城市一千辆新能源车,也就是一万辆新能源车。现在已经扩大到 25 个示范城市。“很多申请了示范千辆城市, 到现在也才上两三个混合动力汽车装装门面而已。”马宪说。为什么这么多城市有如此高的热情去申请当示范城市, 但却执行不到位。拿着示范城市的资源,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新能源汽车数量, 这是对资源的浪费。“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政策补贴的吸引,二是政府也需要新项目。”马宪如此分析。此外, 缺乏对示范车辆跟踪、监督、评估,是政策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利益重构电动汽车要想快速发展, 真正的被市场接受, 被普通老百姓接受, 除了技术的成熟与行业标准的建立,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充电的问题。电池不但是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能源,也是一个储能设备,所以要将电池的价值、电池的产业链、电池的附加值发挥出来, 需要电力部门的人参与进来与汽车行业共同努力。今年年初, 国家电网正式对外宣布旗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运营模式, 开始进入电动车产业。据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透露, 国家电网将按照“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的基本商业模式, 加快充换电站的布局和建设。预计全年将建成充换电站 150 座
新能源汽车角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