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党课既要走新又要走心
“按时拿到劳务费、明天的临活有了着落、孙子考了好成绩、计划着回家给老娘过80岁的生日……”这些城市临工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成为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党支部书记宋凡上党课的“开篇”。“七一”前夕,趁着初夏夜晚凉风习习,集散中心的工棚下开起微党课,宋凡站上讲台,向着线上线下70余位临工党员、临工代表提问:“幸福是什么?”(《新华社》2020年06月21日讯)
党课是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定期的党课学习是开展党内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支部建设的要求和党员教育的基本方法。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党课更加生动、有趣、接地气,真正将党内好的文化精髓传达到广大党员心中,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工棚下开起微党课就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因此,新时期的党课既要走新又要走心。
新时代的党课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党员,层级多、范围广,党员文化程度、职业等差异很大。如何在党课教育中既体现统一要求,又有针对性的分类施教?把党课讲到学校、企业、村社、军营、工棚党课教育的新格局。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应有党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基层党组织中,一些党员、群众在家务农或者就近从事生产劳动,受交通、环境、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跟进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党课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基层党员、普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听党课、解廉政、受教育。
新时代的党课既要走新又要走心,需要讲到基层群众的“心里”,
就是我们讲党课者,经常“抽个空”,在会议、调研等的间歇时间,采取“板凳党课”、“院坝党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田间地头,进入党员家中,给基层党员上党课,讲理论、做示范、树标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白话”讲、用党员易于理解的“土做法”做,使得“党课”更贴近农村党员实际、更贴近农村党员内心。
基层是我党做好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党课是教育普通党员干部的重要抓手。把党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更“走心”,才能增强了党课的现场感、直观性和愉悦感,使党课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有效提升了党性教育质量,真正做到了让新时期党课“活”起来。(作者:曾俊)
新时代的党课既要走新又要走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