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高考作文选材的误区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选材服务于立意,但材料往往不完全受意;的限制,好的材料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好的材料有三条标准:(1)切合文章的旨意。这一条至关紧要。材料和旨意的切合度怎样,凭直观感觉不易判定,最好是在材料初步选定后,就把文章的基本格局构想出来,再从这个格局出发,来审视选定的每一个材料。这样做,材料的切合度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使用与否,也就有了把握。(2)有比较丰富的意蕴。意蕴,就是材料的内在含义。意蕴丰富,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读者以某些启示。一件材料有无意蕴,要先用读者的眼光来看,要用心感受它。(3)要新一点。这一条不言自明,凡是别人没有用过的都可以算作新,有一点时代色彩自然更好。
在选材方面,考生务必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投机取巧,套用时文
2002年高考首次在卷面上提出不得抄袭;的要求,还相应设立了一条评分标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但多年以来部分考生心存侥幸,套用现成故事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海南省20xx年高考评卷语文组副组长苏盛葵在题为提倡真实的文风;的阅卷手记中介绍:我们在现场还发现了2篇抄袭作文,抄江苏和上海高考的满分卷,经过在场外网上搜索,在场内验证,给了8分以下的处理。这些孩子完全是昏了头脑,是那些满分作文的书害了他们,也是背诵范文上考场默写的‘报应’。;四川省作文(考新材料作文点线面;)阅卷也大力封杀套作;————比如一篇作文题为坚强;、一篇题为古镇情韵;,它们分别套用了以前的高考作文及记者撰写的时文,判分都低得可怜。
这里要提醒考生:如果某些时文确实很精彩地诠释了作文话题,写作时予以概括,把它作为写议论文的例证,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全文主体套用现成的故事,只在首尾加上一点扣题的话,更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
二、内容幼稚,气度狭小
20xx年广东卷阅卷中发现,有些叙事文编得像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写的,缺乏必要的思想深度。比如《与你为邻(与你为邻,让我感到十分快乐)》一文,不足800字的篇幅就写了三个邻居,人物形象单薄,记叙水平不高。另外,文中反反复复提到的就是(赵叔叔)你做的食物,每次都让我们感到十分美味,大饱口福;、我一见到食物就十分高兴,马上把食物拿进了屋子,一口气把它们吃光了;、(王大妈)她总会拿一些小零食给我,让我感到十分开心;,其品位十分低下。语言表达上则有生造词、方言词出现,如而你每次都让我们这班小馋猫试食;、也像在课室一样;等。
还有些考场作文在用语上出现了低幼化倾向,像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司马迁爷爷;、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一个高中毕业生,已经是成人了,应该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独立见解,如果到了十八九岁还停留在十岁多一点的思想情趣上,总让人觉得器量狭小。
三、选材雷同,了无新意
高考作文选材撞车的现象年年有,20xx年依然突出。在江苏卷中,低碳;作文相当泛滥————有老师戏称:一看到低碳就长叹。;山东卷作文题(考光明和阴影;)新颖度不算高,于是一些老掉牙的素材重新登场:史铁生、霍金、张海迪等摇着轮椅唱着生命阴晴不定的歌谣;海伦·凯勒、贝多芬、
高考作文选材的误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