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认识三峡。
2、掌握重点实词,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培养诵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走近作者及作品。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魅力。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单排向后转,组成四人学习小组,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出做出标记,(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
,回清倒影。
三、翻译方法指导: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合作探究: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三峡连绵不断的山势和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再现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五、品位语言的精妙。
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赏析,然后展示。
六、熟读成诵,记三峡。
美丽的三峡风光,我们先睹为快;美妙的课文语言,我们也先赏为快,下面让我们先背为快,让着一切美好沉淀成为我们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
,老师只强调关键字,词。
。
七、布置作业。
把文章变为一篇优美的现代文。
《三峡》教学设计[25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