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的浓厚色彩
3、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体会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品析语言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恭敬,但不亲近。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教授,他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来了解一下!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 :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2、《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出难字难词。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藤野先生》[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