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教学设计[3].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教学设计
通海东麓中学 王洪进
 教学目标:
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
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感情。
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古诗和神话故事导入,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图片欣赏)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崔颢(704—751),汴州(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著有《催颢集》。
作者仕途失意,漂泊无依之际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
古诗朗读: 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
黄 鹤 楼
崔颢 (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读法指导:读出停顿、节奏、感情)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结合课文注释、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首联: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
颔联: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颈联: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尾联: 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
四、合作探究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那一句?引用神话传说
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2、怎样理解本诗的颔联?(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3、登

《黄鹤楼》教学设计[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06-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