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母亲平凡伟大的一生,学习劳动人民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德。
2、 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 学习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4、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赞扬、热爱与思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 略。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迹很多,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八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的事情来写。
时 间 事 迹 表现的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勤劳俭仆、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1895-1900年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勤劳,热爱劳动
1924-1927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年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1944年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勤劳,热爱劳动。
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
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
回忆我的母亲[10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