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校园暴力 共建和谐校园
授课人:
一份对15个省市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36%的在校学生被抢劫伤害等暴力犯罪侵害过。而说起“有没有被人欺负的经历”时,则约有70-80%的学生均受过同学的欺负,大多数是受过身体上的侵犯。有的是被别人故意撞倒,有的被同学用铅笔戳过眼睛,有个子小的同学曾经被个子大的同学一把抱起来,然后突然放手摔到地上等等,形式很多。还有些就是物品的侵犯,铅笔被人拿走,书包被同学藏起来等。被冷落也被看成是受欺负的一种形式。
如此的高发率其实与青少年身心特点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中呈现的一些特点,使他们易成为校园暴力的高危人群。
什么是校园欺凌(暴力)
什么样的孩子易成为欺凌者
哪些孩子易成为受害者呢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01
04
03
02
目 录
什么是校园欺凌(暴力)
校园欺凌 与 校园暴力
两者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校园欺凌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同学,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不管是暴力还是欺凌,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伤害,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
(常常逃学、对老师不恭敬、寻求黑社会报复等)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而造成伤害。
❶语言伤害
语言上的欺凌包括嘲笑、起外号、言语威胁等
❷肢体伤害
肢体上的欺凌则是肢体上的冲突、打架,还可能包括毁坏财物等
❸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上则包括排挤、传谣言等等。随着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欺凌也越来越多。
校园暴力越来越集体化,而更多地带有黑社会性质。如帮派、收取保护费等等具有组织形式的校园暴力。
此类暴力一般多发于团伙,表现为对女同学的性方面的侮辱。
马加爵事件
打架、欺负弱小同学,甚至伤害老师。
如高年级或辍学在家的在校园周边对弱小同学实施的一种以价钱为接口的抢劫行为。
肉体伤害
校园凶杀
校园抢劫
校园性侵犯
校园黑社会
校园暴力主要类型:
什么样的孩子易成为欺凌者
典型欺凌者具有以下人格特征:
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理心;
得到部分朋辈的认同,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而一些孩子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嘲笑受害者无用,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者,则易成为被动欺凌者。
欺凌者的主要表现:
独立意识建立,期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人;爱出风头,喜欢逞强,希望充当伙伴崇拜的“老大”。在该心理驱使下,易以暴力挑衅来获得成就感,满足虚荣心。
爱出风头喜欢逞强
自我意识刚刚形成,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和社会角色的矛盾冲突。此时青少年最需要的是精神支持。然而,他们从小到大,无时无刻不处于有形/无形竞争压力下;加上其他方面的困扰,精神得不到松弛调整,思想苦闷,易把压力转向对他人和社会实施攻击。
自我意识较强
易冲动,判断事物不客观
禁止校园暴力防欺凌共和谐主题班会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