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飞机——中国人新的航空梦想新的梦想 2006 年 01月 06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新闻发言人金壮龙宣布,“十一五”期间,中国航空工业将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 2006 年4日至5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金壮龙代表国防科工委向媒体通报会议相关情况。他在介绍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时透露,航空工业将以支线飞机为重点,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重视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和转包生产,初步实现民用飞机产业化。 2008 年2月 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汇报,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并要求尽快开展相关工作。 2008 年5月 11日,国家控股的大型客机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新公司将全力打造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大型客机,旨在让中国的大型客机早日飞上蓝天国人惊呼我们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就要来了!中国人新的航天梦就在此刻开始! 曾经的梦在 2005 年9月 21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北京航展上,中航一集团重点介绍了 ARJ-21 支线客机。 ARJ-2 1 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客机机型,《远东经济评论》给出的评价是:“这是中国第一次真正从零开始自行设计和制造飞机,并成为中国长期努力打造民族航空工业的历史上迈出的最大的一步”。但这只是客座数为 72座或 79座的小飞机,超长型的客座数也仅为 92座或 99座。与此同时,在波音 2005 中国市场展望新闻发布会上,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副总裁兰迪·贝斯勒再挑“大小飞机”之争。他说:“波音的产品战略将侧重于 100-45 0座级的市场,我们不愿同空客 A38 0面对面争斗。”空客与波音的“大小飞机”之争,在中国人看来纯粹是一种奢侈。他们讨论的是大飞机是 500 座以下更适合民航市场还是 500 座以上更适合。只要看一看中航一集团还在展出不到 100 座的支线飞机,就很难不想起运 10,这块“中国航天业的伤疤。”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总装厂房里,停着一架翼吊四台涡扇发动机的大型喷气客机,它已经 15年没有升空了。它就是时至今日仅存的一架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运 10飞机。 1970 年8月,仅仅比空中客车晚两年,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大飞机运 10。所谓大飞机,一般来说是指起飞总重超过 100 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 150 座以上的干线客机。 1980 年9月,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大飞机——运 10就已首飞上天, 使中国一举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 5个研制出 100 吨级大型客机的国家。 1983 年 11月 17日上海媒体评论: “运 10飞机研制成功,使中差距缩短了 15年。”然而, 1983 年 10月,由于财政部在参考民航总局意见后认为该类型飞机生产出来以后没有用户,所以不予筹措将第三架运 10飞机装出来所需要的 3000 多万元资金,飞机研制实际上下马。从 1985 年2月起,这架耗资 亿元人民币、已飞行了 130 个起落的大飞机就一直停放着。运 10的下马标志着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遭到否定,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从此走上一条
大飞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