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与农民问题的探讨与思索.doc农民与农民问题的探讨与思索
农民是一种职业吗?农民是一种身份吗?农民是终身制吗?农民 工的提法合适吗? “三农”问题会变为“两农”问题吗?把《农民 权益保护法》是否改名为《农业从业者权益保护法》更合时宜呢?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是否应该制定一部《农村发展保护 法》呢?……
《农民权益保护法》经过多轮调研之后,草案的基本框架已经形 成,法律草案将于XX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在当今三农问题已经被中央提到重中之重为知的时候,看起来制 定一部统一的《农民权益保护法》,使农民权益保护有更全面的法 律依据似乎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我国已经有了《农业法》,并且 也增加了关于农民权益保护的章节,在推行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改革 进程中,在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之别统一为“居民”的建立 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的今天,在 努力构建,实现大同社会的今天,似乎制定一部《农民权益保护 法》已不合时宜。如果一部概念模糊,保护群体模糊的《农民权益 保护法》颁布后,能否真正起到有益的作用是值得认真思索和探讨 的问题!
据悉,在这部《农民权益法》中最难界定的就是谁是农民?农民 的概念和社会属性是什么?由此出现了不同的两种观点和声音:- 是应该按照身份来界定农民,具体地说,也就是根据户口本上的户 籍划分农民和非农民。二是农民是一种职业而非身份,因该按照职
业,也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人来界定农民。
细细分析,总觉得以上两种意见似乎都站不住脚。一、探讨“农 民”概念的界定已失去意义
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人才自由流动、就业自由选择、 行业分工日趋交叉整合的今天,叫工人、知识分子也好,叫农民也 好,已经很难找到固有的、终身制的概念了,许多概念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人们对其在社会功能中的认知性,在发生着变化。“农民” 一词已经容纳了许多社会的因素。再谈关于农民一词的界定似乎已 经不合时宜,失去其现实的意义。
疑问一:农民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概念呢,是终身制 吗?
众所周知,农民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它不是静态的 不变的概念,农民不是终身制。
关于农民界定问题的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身份来界定农 民,具体地说,也就是根据户口本上的户籍划分农民和非农民。持 此种观点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是一种以科学的眼光、发展的 眼光看待事物的本质和其运行规律,犯了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书 本主义错误。
其一,长期以来,正因为户口问题的不合理性、行业划分的误 区、成分身份的划分,导致社会认识上的误区,再加上一些地方政 策上的失误,社会上对人自然形成了三六九等,农民的身份成了终 身制,在社会处于“草根”阶层,被看成是愚昧落后的象征,所以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终于表现出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社会问 题,农村的三农问题也出现了。可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户籍划 分的不合理性、农民身份的界定和其不变性,是我国出现三农问题 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出现农民工问题的主要原因。既然如 此,这部《农民权益法》如果把农民再次进行身份界定,等于给三 农问题,尤其是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雪上加霜,不仅保护不了所界定 的农民,而且又会伤害亿万农村劳动力(即人们所说的农民)的自 尊心。
其二,公安部正在全国推广的进一步户改方案,消除城乡户籍差 别是大势所趋
农民与农民问题的探讨与思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