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广州市第17中学 王煜华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目标: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㈡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赏析课文重点语句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设计
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
㈡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赏析课文重点语句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㈠激疑引入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㈡探讨新知
注音
2、介绍时代背景
⑴鲁迅在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
⑵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⑶两年后弃医从文。
3、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⑴见藤野前,在东京。
⑵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
⑶对藤野的怀念。
4、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明确: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P6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P5
→学者形象
5、找出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明确:⑴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P6
⑵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P6
⑶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P6
⑷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P7
6、“我”对藤野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
感激、尊敬、怀念
装订收藏讲义 P10-11
悬挂先生照片
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7、当“我”打开藤野先生和“我”添改过的讲义时,为什么既“吃惊”,又感到“不安”和“感激”? P6
明确:吃惊: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
不安:讲义中错漏多,让先生费神。
感激:先生真诚地关心“我”的学习。
8、发生了哪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明确:匿名信事件 P8
看电影事件 P8
9、匿名信事件: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 ⑴他们疑惑的是什么? P8
明确:“我”的考试分数在及格以上不是自己的能力所及,而是预先得了教员泄露的题目。
○ ⑵他们疑惑的理由是什么? P7
明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⑶这段话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为反语,写出作者在遭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也是对日本“爱国青年”军国主义思想的揭露和嘲讽。
10、探讨看电影事件
⑴“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冒号后面写了哪几种中国人? P8
○明确:①影片中的犯人 ②围观的看客 ③讲堂中的“我”
⑵“‘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指的是?
○明确: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军国主义
藤野先生[2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