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 0971-8230314 E-MAIL / xnwb001@ 2013年2月26日星期二
SHI DIAN B
编报室主办/
视点文字编辑汉城 15
XINING WANBAO / /
XININGBBC WANBAO 聚焦中国“剩女版面编辑明菊”校对燕子现象
思议的。这种想法应当尽快抛弃。”力用于社会。生活方式因人而异,只要你经
黄媛媛网友scaredy-cat不满地反问:“超过30岁过深思熟虑,就应当拒绝别人随意贴上的标
的男人会被称作‘剩男’么?不,他们只会被签并以自己的方式幸福生活。”
( 视为‘单身王老五’。”一名男性网友也说:“为联合国数据发达国家“剩女”多
前什么只谈‘剩女’不谈‘剩男’呢?作为一名男
)
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式性我都觉得这太大男子主义了。”联合国数据显示,2012年各国25岁~29岁
现居中国的英国网友 youmusbejoking 对女性中单身者所占比例,英国高达 74%,日本
“剩女”们深表同情:“我的女朋友马上就 28 超过 70%,美国接近 50%,而中国和印度则相
岁了,家里催结婚催得很紧。我和一些有同对较低。此番数据似乎恰好与网友们的留言
样压力的女性朋友聊过,她们似乎从婴儿时互为印证,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剩女”不仅仅
期就一直生活在家长的压力下,直到她们结是中国或亚洲的问题,该网友说:“‘女人应当
婚生孩子。”结婚生子’是一个‘全球性’态度,尤其是当那
﹃网友 Greggers 则幽默地说,这篇文章给些运行着对冲基金或是赢得奥斯卡奖的‘女强
剩女
了他圆梦的希望:“从小我就希望能和一个聪人’还发声称‘妻子和母亲是一个女人所能扮
﹄。明、经济独立、有安全感的女性结婚,她不会演的最好角色’时,‘剩女’的称呼只是再次揭
鄙视我成为一个家庭妇男的理想。因此我现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角色的矛盾与尴尬。”
在要做的就是学习中文,然后搬去中国。”跨越20年的婚姻调查
亚洲网友:感同身受
本报综合消息 20 日,一篇关于中国“剩今的中国,像她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单身都当年“剩女”78%找到另一半
女”的报道成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热点市女性,都被称为‘剩女’,这个称呼让她觉得与西方网友的“不理解”形成对照,亚洲 1986 年美国最耸动的新闻话题之一,莫
文章。文中称,那些年过 27 岁、受过良好教有些刺耳。”国家的网友,尤其是女性网友们纷纷表示“感过于《新闻周刊》6 月的封面故事。记者帕米
育的单身女性在中国被称为“剩女”(leftover 文中称,虽然中国人口普查数字显示,在同身受”。拉·阿伯拉姆森根据当年哈佛与耶鲁大学 3
women),她们在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 25 岁~29 岁女性中,有五分之一未婚,同年一名日本网友说:“这和上世纪 80 年代位学者所做的调查,白描出美国 30 岁“剩女”
大压力的同时,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龄段未婚男性的比例则超过三分之一。“中国的日本非常相像,当时 25 岁以上的未婚女性的愁嫁现状——一旦跨过 30 线,走入结婚殿
该文引发各国网友热议,不少来自亚洲国家的男性更喜欢“低娶”,所谓的“低”包括年龄被称为‘圣诞蛋糕’,因为谁在 25 日之后
BBC聚焦中国剩女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