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2~114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简单的数据引入,让学生初步掌握“猜测、验证和调整”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让学生体会策略的多样化,解题不仅仅只是列式子计算。
教学难点
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历史激趣,导入新课。
我国是文明古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大约在1500年前的我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教材112页: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题目中的“雉”(读成“zhì”),就是野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课题)
独立探索,构建新知。
分析题意,尝试猜测
提问:那这个题目是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这道题目是说,现在有一些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为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也就是把35头换成8头,94只腿换成26条腿。
(1)。出示例题:鸡兔同笼,上面看有8个头,下面看有26条腿,鸡兔各有多只?(请一名同学读题)
(2)。分析题意
提问: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可能:鸡兔共8只 脚共26只 。 每只鸡有一个头,2只脚 每只兔有1个头4只脚(可能后两个信息忽略,追问:就只有这两个信息吗?)(说的很好,大家有没有发现同样是读懂了,可这个读懂的水平更高一些了是不是)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不妨先猜猜看。把你的猜想与同桌说一说。
(3)猜想
提问:可能只有一种动物吗?说说你的理由?(不可能都是鸡,因为如果都是鸡就会有16条腿,而题目中是26条腿。也不可能都是兔,因为如果都是兔就会有32条腿。)师:你认为有几只?(找几名学生猜)。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生答对和不对,不知道),那你们觉得用猜想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行不行?
验证猜想;
(1、)尝试列表,进行验证
你明白这张表格的意思吗?要怎样填?(假设有7只兔,1只鸡,又假设有6只兔,2只鸡,……
)
鸡
兔
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
填脚的只数时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条。)
②你用了什么数量关系?(鸡的只数+兔的只数=8只; 鸡脚只数+兔脚只数=鸡兔一共的 只 数 鸡的只数×2 =鸡脚只数 兔的只数×2 =兔脚只数)
上面我们给的数据较小所以可以用列表法可以解答,如果给的数据
鸡兔同笼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