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提示
一、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分为:
基础性理论研究、应用性专题、案例分析、调研报告。
二、论文的正文篇幅要求为:基础性理论研究论文不低于 2
万字,属于应用性专题,案例分析与调研报告的学位论文,不低
于 万字。
三、应用性专题、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型的硕士学位论文必
须要有案例材料作为支撑,案例材料计算在正文篇幅的字数内。
提示:
《转型时期我国公众参与警务模式的法律
制度研究》
是基础理论研究论文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法律硕士理论性研究论文法律硕士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
评阅参考标准应用性专题研究论文评阅参考标准
一、论文的选题意义一、论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与司法实践价值
二、对文献资料掌握的程度二、所选案例及调研数据是否紧扣论题
三、论文所反映出的基础理论和专门三、论述及论证方法是否反映了对基础理论和专
知识水平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是否针对特定的问题做出了独立思考,或提
四、论文的创造性
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
五、不拘泥于理论性研究论文格式,具有与论文
五、写作的规范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类型相适应的写作规范与逻辑
六、论文的不足六、论文的不足
论文所反映出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论文所反映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平
优( )良( )中( )差( ) 优( )良( )中( )差( )
论文写作水平论文写作水平
优( )良( )中( )差( ) 优( )良( )中( )差( )
该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该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是否同意该硕士生参加论文答辩是否同意该硕士生参加论文答辩
2
硕士学位论文
转型时期我国公众参与警务模式的法律制度研
究
Research on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Model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olicing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作者姓名: 潘林昶
指导教师: 刘艺
西南政法大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内容摘要
建设法治的国家、成熟的社会,离不开公众对政务改革的参与。我国的警务法治建
设和警务革新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充分尊重公众的权利,尽量满足公众的价值期待,
允许和鼓励公众参与警务,并能够准确把握社会转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需求,提供现实
可行的制度供给。
本文分三个部分对我国公众参与警务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第一部分简要概括建国以来中国警务模式的历史沿革,并简要介绍当前西方国家的
主要警务模式以及其借鉴意义。随着我国警务改革的深入,一种公众参与的新型警务模
式在社区警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并初步确立。从实践来看,无论是民意收集式参
与,还是主体替代式参与,公众参与警务模式相比社区警务模式的传统性,其优势在于
更加积极主动地引导公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警务活动,实现警务的民主化、社会化、正
当化和科学化。而这种模式之所以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引入,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息息相关,既是行政民主的价值要求,也有行政法治的现实需求。
第二部分分析阐述公众参与警务模式的优势和弊端。尽管公众参与的模式在畅通民
意表达、促进公民社会养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升公安机关行政能力与警务效率等
方面具有显著地功效,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如因参与利益的不均衡可能使公共利
益无法真实表达,或因参与的程度制约了行政目的的实现,以及可能的导致行政责任虚
化等负面效果。认清利弊是开展公众参与警务的必要前提,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公众参
与的优势,更要避免其负面效应的发生。
第三部分基于前面两部分的阐述与分析,提供公众参与警务模式制度完善的建议。
经验表明,只有在相关法律制度健全的前提下,公众才有真正行使参与警务权利的可能。
面对实践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公众参与警务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程序规定和
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转型时期;公众参与;警务革新;法律制度
1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w-
转型时期我国公众参与警务模式的法律制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