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docx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一、什么是“康桥情结”
康桥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的所在地,也是英国文化、学术的孕育地。 1922 年上半
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生生活后, 8 月中旬回国。
这段英伦求学生涯成为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把康桥评价为“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
康桥对徐志摩的影响至深, 他从一个封闭的国度奔入一个全新的自由的领域, 他的
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用徐志摩自己的话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
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的知名度,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康桥才
得以成就的;徐志摩诗人的称号,也是与康桥息息相关的 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的情结。
二、徐志摩“康桥情结”的表现
文人的情结都体现在文人的作品中,徐志摩也是如此。 “康桥情结”几乎贯穿在徐志
摩的一生的诗文中。除了两篇怀念母校的诗——《康桥再会吧》 《再别康桥》外,徐志摩还
有一篇著名的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 这三篇诗文就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系列” 。 其中,
《再别康桥》是典型的“康桥情结”的体现。叶嘉莹曾言: “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
诗,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的。 ”《 再别康桥》正是徐志摩用生命写成的诗歌。它幽微
地传达出失意之人再别母校时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这正是“康桥情结”的魅力所在。
三、徐志摩“康桥情结”的根源分析
为什么徐志摩一生对康桥挚爱至深?在英国的两年可以说是徐志摩魂牵梦绕的两
年。这与他的家庭出身、游学经历、爱情婚姻都有很大的关系。
(一)家庭背景。
徐志摩于 1895 年 1 月 15 日出生在钱塘江北岸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铜臭熏人而附
庸风雅, 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生活倾向明显的富裕商人的家庭。 志摩从小就看到百姓受摧残的
事件,激起他救国就民的决心。他同情百姓的遭遇,立志救百姓于水火。六岁到十一岁,志 摩从师查氏,随同其读四书五经。童年时的志摩是一个好动、好思、好玩、好说的孩子。他
对读书不感兴趣,却热爱大自然,经常一个去森林探险。他热爱生活,称“生活应该是艺术
的” 。
他最佩服梁启超,他的文章和思想深受梁启超的影响。他一心想飞,认为“人生最
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 。 徐志摩从小就表现出他诗人的才情,是个聪颖、 活泼好动、 单纯的热
血男儿。 浪漫的徐志摩思想上并未受到父亲的束缚, 离开故国后在康桥的日子正好契合他心
中的理想国。
(二)游学经历。
在英国伦敦的留学经历对徐志摩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学习的“迷茫”时
期,一个英国哲人“召唤”了他,就是罗素。 “夏日黄昏时穿透海上乌云的金色光芒——冷静、
锐利、千变万化。 ”诗人徐志摩用如此诗意的语言来评价罗素的思想。为此,他不惜放弃了在
哥伦比亚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来到了英国,只为“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即伏尔
泰——译注)认真念一点书去” 。 志摩去英国本想追随罗素,而罗素却去了中国,志摩扑了一
场空。他在伦敦时认识了狄更生,并在他的介绍下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
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 “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
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 (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 ) 。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21-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