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动物生物学-动物学:动物部分论文汇编.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0年动物部分论文汇编
豆形拳蟹和绒毛近方蟹爬行方式及其对磁场适应机制的对比与初步研究
谢君 杨骁 白梦洁 王晔楠 王仕儒 戴晨昀 杨岸然 田枋洲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100193
摘要:豆形拳蟹主要的爬行方式为横向爬行,绒毛近方蟹的爬行方式为竖向爬行。本文在两种螃蟹的体形、钳长与附肢长、爬行速度以及钳长在爬行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探究螃蟹体型与爬行方式的相互适应关系。近而以两种螃蟹为实验对象,考虑地磁场方向,分别在定磁场和变磁场环境下,观察螃蟹的爬行方式,判断两种螃蟹对地磁场的适应方式。得出在定磁场环境下,绒毛近方蟹反应剧烈,豆形拳蟹反应正常;变磁场环境下,绒毛近方蟹反应正常,豆形拳蟹反应剧烈。由实验结果初步推断豆形拳蟹适应于地磁场方向的巨大改变,绒毛近方蟹适应于地磁场路径的巨大改变。
关键词:豆形拳蟹 绒毛近方蟹 爬行方式 磁场
引言:根据古地磁现象的研究,发现地磁南北极曾发生过互相转换位置(地核磁流体发电机学说)。对古代岩石磁性的观测和研究发现,一些古代岩石的剩磁方向和现代的地球磁场方向相反。螃蟹第一对附肢尖内有一个平衡囊,其内有几颗用于定向的小磁粒体。可以利用这些小磁粒体辨别方向,因此可以向前或后退,即竖爬。后来由于地磁场的逆转,小磁粒体也随之变化,失去了辨别方向的作用。螃蟹采取了“折衷”的方式,即横爬。但豆形拳蟹的实验表明,横爬不是唯一的适应方式。
豆形拳蟹(Philyra pisum)属甲壳纲(Crustaea),十足目(Decapoda),玉蟹科,生活与浅水或泥质的浅海地,潮间带的平滩上也常见。绒毛近方蟹(Hemigrapsus penicillatus)属甲壳纲(Crustaea),十足目(Decapoda), 方蟹科,生活在海边岩石下或石缝中,有时有河口泥滩上。因其数量众多易于捕捉且活动性强,实验的可行性较强,故被选为实验材料。
1. 豆形拳蟹和绒毛近方蟹的体型研究


随机选取豆形拳蟹十只,分别编号1~10号,用米尺分别测量1~10号蟹壳水平最长距离和垂直最短距离,并计算长短距离比值。绒毛近方蟹实验方法同豆形拳蟹。

取上述豆形拳蟹1~10号,用卷尺分别测量1~10号钳长、第一对附肢长,并计算钳长比最长附肢长比值。绒毛近方蟹实验方法同豆形拳蟹。

取上述豆形拳蟹1号,放于宽阔水平大理石地面上,用秒表计时,在大约十秒的时间内,用粉笔画下螃蟹运动轨迹。取柔软绳子,覆盖粉笔轨迹,用卷尺测量覆盖上粉笔轨迹的绳子部分长度,测出螃蟹运动路程。计算速度。绒毛近方蟹实验方法同豆形拳蟹。实验结果见表五、表六。

取豆形拳蟹1、2、3号,剪去左钳,观察爬行情况;取豆形拳蟹4、5、6
号,剪去右钳,观察爬行情况;取豆形拳蟹7、8、9号,剪去双钳,观察爬行情况。绒毛近方蟹实验方法同豆形拳蟹。

1.
实验1结果
编号
长(cm)
宽(cm)
比值
平均值
绒毛近方蟹
1




2



3



4

2

5



6



7



8



9



10



豆形拳蟹
1

2


2



3



4



5

2

6



7



8

2

9
2


10



实验2结果
编号
钳长(cm)
最长附肢长(cm)
比值
平均值
绒毛近方蟹
1




2



3



4
2
3

5

动物生物学-动物学:动物部分论文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窝窝爱蛋蛋
  • 文件大小6.27 MB
  • 时间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