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柯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第一部分绍兴县基本情况绍兴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波,西邻杭州, 下辖 4 个街道、 15 个镇, 人口 71 万县域面积 1130 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柯桥。绍兴县是全国首批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 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域。从秦汉(公元前 221 年)到明清(公元 1911 年),绍兴一直是中国南方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代名人荟萃, 代有人杰。素有“江南明珠”、“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乡”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 绍兴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浙江省首批命名的小康县之一。 1991 年起,均为“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多次名列前 10 位。绍兴县还是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绍兴县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县之一,柯桥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 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 1/3 。名列全国 10 大专业批发市场第 2位。依托中国轻纺 2 城建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是绍兴县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 全县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全县涌现出一批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新城镇。绍兴县大力提升发展中国轻纺城,国际纺织之都建设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已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其中自营出口 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累计完成城市和基础设施及非工投资 亿元。同时,绍兴县提出建设科技强县、品牌大县, 现已成为全省首批科技强县。 2006 年,绍兴县实现生产总值 亿元,人均 804 7 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 亿元、 亿元, 年均分别增长 % 、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年均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年均增长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20460 元、 10438 元,年均分别增长 % 、 % ; 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 、 %。。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位居全国十强县。第二部分绍兴县科技创新基本情况 3 近年来, 绍兴县大力实施科技强县战略, 科技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进步实力增强, 自主创新成效显著。绍兴县先后成为全国 CAD 应用工程示范地区, 2001 — 2004 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 2001 年、 2002 年、 2004 年度浙江省县(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2005 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浙江省科技强县”荣誉称号, 七次在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专题会议上作典型介绍, 2004 年度我县科技综合实力居全省 88 个县(市、区)第 6 位,科技进步水平及科技发展状况综合评价居全省各县(市)首位。 科技创新环境日益优化。绍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技术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年召开会议专门进行部署, 出台相关政策, 把科技奖励与经济济政策结合起来, 使政策激励重点进一步向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转变。 2005 年县财政科技投入达 9629 万元,企业科技投入达 亿元,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 。注重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每年调整完善镇街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增加科技进步、品牌创建,质量效益等方面的权重, 形成镇街科技工作的竞争局面。 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独具特色。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按照“民营化机制、集约化开发、市场化服务”的思路, 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 扶持建立起了以轻纺科技中心为核心的国内首创的、民营性质的 4 绍兴纺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建成了台( ASP ),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扶一家、带一片”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绍兴模式”并取得了双赢效果。目前, 轻纺科技中心提供的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技术培训等服务,已辐射了全县 80% 的中小纺织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广大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绍兴纺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国家级生产力促进示范中心台试点企业”和“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受到科技部的高度评价,还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首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服务机构示范企业”(全省仅 5 家,绍兴市仅此 1家)。
柯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规划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