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灸 法
灸法--针灸学课件
灸法的定义
灸,灼烧的意思。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法--针灸学课件
灸用材料
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作为主要灸料。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
艾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故为施灸佳料。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灸法--针灸学课件
一、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可见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 腹痛、泄泻、痢疾等。
灸法--针灸学课件
一、灸法的作用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
灸法--针灸学课件
一、灸法的作用
(三)消瘀散结
《灵枢·刺节真邪》记载:“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
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灸法--针灸学课件
一、灸法的作用
(四)防病保健
《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云:“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医说·针灸》也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说明艾灸足三里有防病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灸法--针灸学课件
二、灸法的种类
直接灸 化脓灸 (瘢痕灸)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艾炷灸
隔姜灸
间接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药饼灸
温和灸
艾灸类 悬起灸 回旋灸
雀啄灸
艾条灸
灸法 太乙神针
实按灸 雷火神针
温针灸
温灸器灸
非艾灸类 灯火灸
天灸
灸法--针灸学课件
(一)艾灸
1.艾炷灸(moxibustionwithmoxacone)
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
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
灸法--针灸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