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诗词鉴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班 20090514 尹宽卫古诗词鉴赏之魏晋风骨这学期,我选择了有幸选择了《中国诗词鉴赏》这门课。在这门课里,老师主要讲述了汉代以前的诗歌,开辟我的新的诗歌领域。长久以来,诗歌似乎已经成为了唐诗宋词的代名词,而忘记了还有诗经风雅颂,秦汉诗赋,魏晋风骨。长久以来,我对魏晋诗歌非常感兴趣。在我的印象中,魏晋时期是一个充满骨气风骨的时代,既为魏晋风骨。这篇文章中,由于我在文学知识方面的欠缺,所以我借鉴了大量的其他知名作家的知识和观点,希望老师能够理解。魏晋风骨,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及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创造诗歌。魏晋诗歌,分类很多,我认为按照时间来分是比较好的分类方法。按照时间分,可主要分为分为魏蜀吴三国时期和晋朝两个时期。一、魏蜀吴三国时期在魏蜀吴三国时期中,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 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一己欲在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这类诗歌诗歌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简练刚健,自然明白而流畅,成为后世诗歌推崇的榜样。我一直喜欢魏晋诗歌的原因就是在此。诗歌不再是高高在上,是文人骚客风花雪月的媒介,而是成为了关心悲苦的劳动人民, 关注社会的手段。当诗歌与现实紧密结合,诗歌已超越了艺术,成为了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真正需要的的艺术。而且这类诗歌诗风豪放大气,凸显出当时文人的骨气、不去的品格、敢于为苍生努力的精神。在这方面,诗人的代表是三曹。我以为,魏晋风度是一种特定的乱世风度, 是一种死亡逼出来的风度,它的产生与东汉末年以降大规模的死亡现象和集体性的死亡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来,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呈现着治乱循环的表征,中国文人处治世与乱世的风度大不一样。遵守礼教,温文尔雅的儒家君子风度,是治世风度,一到乱世, 正儿八经的君子风度全没了,文士们有各种不同的表演和心态,因而形成某种特定的乱世风度。宋元之际有一种乱世问题,晚明清初又何尝没有另一种乱世风度呢?!不过,相对而言,还是魏晋风度的特征最为鲜明,最有魅力。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社会都充满着死亡恐怖的年代。魏晋时期的死亡恐怖是全方位的、集体性的。它首先来自东汉后期以降自然灾害的泛滥。仅连年的瘟疫一项,就造成“家家有强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举族而丧”。不断地夺去大量生命的严重自然灾害,对社会和人们心理所造成的持久震荡和恐怖阴影,绝不能低估。除了天灾外,人祸也在大规模地制造死亡。人祸中统治集团内部的互相残杀姑且不论( 《风度》中有专门论述),最严重的还是战争。汉魏之际,军阀割据, 战乱不已,饿馁遍野,尸骨横陈,惨不忍睹。当时诗人笔下有着悲哀而真切的记录:“甲生几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闭目想一想,这是一幅怎么样的死亡图景? !(以上部分摘自张三夕文章) 正是由于这种残酷的现实,文人的特殊心理,造就了这个时期的风格。这个时期的代表诗歌:《蒿里行》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之所以选取这首诗歌作为代表,是因为我认为这首诗能够代表当时我文人墨客

中国诗词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