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前沿观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么建⑦)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本报记者 杜飞进 贾立政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03日 17 版)
制图:墨笛
(本系列到此结束)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3年11月15日至21日
回收问卷数量:919份
受访者身份:%;%;%
政治面貌:%;%
受访者来源:、、等20多个省(区、市)
发放方式:%;%
访谈人数:专家学者6人;基层党务工作者5人
调查策划方:本次调查由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人民论坛杂志社共同策划,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实施
什么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样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实”的层面上,强调服务就意味着提供公正的、可持续的公共服务,意味着着力完善社会福利体系,等等。然而,“虚”的方面也很重要,那就是把“服务型”看成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用来检视、反思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从10月15日起,本周刊围绕服务需求如何“实”起来、服务队伍如何“强”起来、服务平台如何“亮”起来、服务质量如何“优”起来、服务方式如何“新”起来、服务评价如何“真”起来等问题推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么建”系列报道,既有地方经验探索,又有基层党员来信建议。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各界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看法与建议,本报政治文化部委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开展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题调查。
——编 者
、注重解决现实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真正认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舒坦不舒坦,群众说了算;谁看谁的脸,基层来评判。当被问到“您对十八大以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效果如何评价?”在所有受访者中,表示效果比预想的好或是跟预想一样好的人,%;表示效果不太理想的人,%。具体来看,在普通群众中,%(其中,表示“比我预想的好很多”和“比我预想的好一些”%%);表示“跟预想的一样好”%;%(其中,“比预想的差”和“比预想的差很多”%%);表示“不了解”%。然而,在公务员、基层党务工作者群体中,却出现了不太一样的情况。%的人表示效果比预想的好;%的人表示比预想的差;%的人觉得效果跟自己预想的差不多。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公务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自然希望能给予自己的付出以更高的评价;另一方面,由于群众对这些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付出知之甚少,所以也没有特别的理由对效果感到满意。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老百姓心中是一面旗帜,是一个品牌。那么基层党组织以什么形象示人,更可能让大家真心竖大拇指呢?对此,%的人选择了“踏实务实,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其次是“有人情味儿,了解群众情感”,占16.
切实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