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曹操的分析1.doc“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罗贯中所著《三 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 马懿、关羽、赵云、姜维……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 英雄。纵观这些英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并且能够 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者,唯有曹操一人而已。
《三国演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忠义,表现 出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 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作者 罗贯中通过汝南许劭、南阳何颛之口,对曹操的一生 作了总的定性。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是 “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用聂如弩先 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 人、文学家”,“于所谓’炎刘’实有大功”;“曹操站 的地位高,形象大,方面广,脑子复杂,非封建史家、 世俗说话人及一般听众所能理解” 0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曹操与杨修》、《曹操 与蔡文姬》等影视剧的播出,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较 大的“三国热”。这些影视作品和随之产生的影评、剧 评,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分析研究,多受罗 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的
影响,重在突出其欺君罔上、窃国谋逆、玩弄权术、 残暴不仁、虚假伪善、奸诈狡猾的“乱世奸雄”这一 负面,而忽略了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一正 面。
为此,笔者在反复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并结合 晋代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和部分学者对《三国演义》 中曹操的评述后认为:“乱世奸雄”曹操,性格最为复 杂;前雄后奸、前智后愚、前可爱后可恨,一生功大 于过;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下面,笔者就从曹操性格的多元化、前后两期曹操 的对比和一生的是非功过、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三个 方面,对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 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 杂的,很难用一句话两句话给他作结论。“奸诈”,可 以说是曹操比较突出的性格特征,但正如“多愁善感” 说明不了林黛玉一样,“奸诈”也远远不能把曹操这一 形象的丰厚意蕴囊括无余。
曹操形象复杂性格的出现,是罗贯中有意识的艺术 追求。法国文学家雨果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从 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才 能”。罗贯中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在保持曹操形象的 “定性”的同时,写出了其情感的丰富性和性格内在 的复杂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从而使该形象获得 了真实性、审美性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有 典型性,不仅鲜明独特、而且反差巨大。作品一开始, 作者便借用汝南许劭之口规定了这一人物的“主导情 感”:“乱世之奸雄”。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 念的抽象描述,而是用大量生动的具体描写赋予这一 概念以丰满可感的血肉。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 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 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失去了理智的曹 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特别残暴不仁,但当他 在行军途中目睹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时,却乂动 了真情实感;“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对淮南袁术、 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等群雄的 评价入木三分,表现出敏锐的目光和过人的胆识,但
却对刘备后园种菜、闻雷失箸的韬光养晦之计毫无察 觉,乂显得十分愚顿;曹操一方面极力搜罗人才,对 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却乂嫉妒人才,斩杀聪明过 人的杨修;在曹氏集团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曹操屡败 屡战、百折不挠,充分展示了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 但“梦中杀近侍” 乂显露出内心的狐疑和空虚;曹操 有时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甚至打了胜仗还要奖赏事 前劝阻之人,有时则刚愎自用、无比骄横,故有濮阳 之狼狈,赤壁之败绩;“焚书不问”、“赦免张辽”、“义 释关羽”,曹操的宽宏大度令人叹为观止,而荀或、荀 攸这些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智谋之士稍有冒犯,便翻 脸不认人,其气量之狭窄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人物 就是这样在时空的变迁中,展现着自己的丰富侧面。 这些乍看起来互不见容的侧面融为一体,形成了曹操 多姿多彩的性格世界。
作者在写出曹操诸多性格鲜明而巨大的反差的同 时,还提供了形成这些反差的真实可信的内在依据。 曹操生逢乱世,置身于你死我活的政治舞台上,较之 常人其社会关系更加特殊;曹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权 势欲,有志于“削平天下”,其生存意志比常人更加强 烈;曹操的文韬武略,不仅芸芸众生难望项背,而且
当时的群雄即使是刘备、孙权也无法相提并论,不得 不曲居其下让他三分。凡此种种,决定了曹操这个人 物既可以建树重大的德行,也可以制造重大的罪恶, 他的性格内部的冲突更加尖锐而多样
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曹操的分析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