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大众新闻(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大众新闻(论文).doc结课论文
浅谈电视大众新闻
学 院—教育与传媒学院—
专 业 新闻学
姓 名 吴昊
指导教师 孙志伟
齐齐哈尔大学
2010 年 6 月 10 H
摘要
电视大众新闻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形式,自 其标志性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至今,诸多业内期刊杂志对其的讨论从 未消减过,之所以广受关注正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以往新闻播报形式的鲜 明特色,但时至今日这些“特色”是推进其提升的动力还是束缚其发展的 障碍,换言之,怎样运用“特色”趋利避害、使民生新闻保持长久的生命 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此文拟在借鉴一些学者的观点和论述的基础之上,通 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力图明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生存现状中存在 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自己对其改进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电视大众新闻 瓶颈 策略
正文
近几年,民生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 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这充分体现了对民生问 题的高度关注,描绘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2002年元旦开播 的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辟了中国电视大众新闻的新纪元,在这不足十年的发展 中,电视大众新闻已从当初的一枝独秀壮大到如今的遍地开花,电视大众新闻的迅猛发 展,已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
那么何所谓电视大众新闻?
提起“电视民生新闻”,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详了,但“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本 身也是不存在的①。民生往往与国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叫作国计民生,民生问题不可 能脱离国计问题,单纯的民生问题是不存在的。孤立地考虑民生问题既不符合马克思主 义的唯物辩证法,也不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再者,民生这一概念,具有比较强的政治 色彩,是一政治学范畴的概念;而大众是一新闻学、传播学的概念,我们的新闻媒介也 叫大众传播媒介。从这一角度来讲,电视大众新闻的表述,比电视民生新闻的表述更合 适。
像《南京零距离》这样的很多电视大众新闻节目曾红极一时,他们新鲜的视角和新 颖的思路让大众眼前一亮,同时这些节目往往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在一段时间 内颇受大家的喜爱。但是现在,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走向没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这一后果呢?
(一) 选题的琐碎化。究其原因,无非是逃脱不了 “社会新闻”、“市井新闻”的泥 淖。电视民生新闻贯彻“三贴近”原则②,最主要体现在电视民生新闻关注普通百姓的 生计问题,而不是体现在以社会新闻的趣味性吸引普通百姓。然而我们目前的电视大众 新闻节目,仍在报道突发性的社会事件、负面新闻以及某些社会丑恶现象,如交通事故、 失火、自来水管爆裂、伪劣产品投诉、骗子设局害人、家庭纠纷、卖淫嫖娼、倒票坑人、 街头打架、情侣分手引发纠纷等新闻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二) 社会监督功能错位。各地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实体性内容来看,民生新闻“灰 度”甚大,新闻舆论导向未必完全正确。承接第一条来看社会监督功能错位是必然的。 选题的琐碎导致报道品质的降低,负面新闻充斥其中。这类问题多出现在一些“曝光类” 的批评性栏目中,伸张正义、为民请命是文化精英们的理想追求,而对于电视民生新闻 节

浅谈大众新闻(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