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甲状腺功能异常
编辑课件
1
胺碘酮的历史(一)
1961年合成
六十年代后期发现胺碘酮具有抗心绞痛作用
七十年代初才发现胺碘酮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
八十年代初美国用它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因剂量大(,),出现严重毒副作用,胺碘酮的临床应用进入低潮
编辑课件
2
胺碘酮的历史(二)
1989和1991年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 I和II)的结果表明,IC类抗心律失常药氟卡尼、英卡尼和莫雷西嗪治疗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值得怀疑
重新评价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地位
BASIS, CAMIAT, EMIAT等临床试验充分肯定了胺碘酮的地位
1990年确立其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地位
编辑课件
3
电生理作用
多因素作用
——III类药物:钾通道阻滞,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钠通道阻滞(轻度)
——钙通道阻滞(轻度)
——非竞争性抑制a、b肾上腺素能受体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主要延长2相(平台期)
编辑课件
4
药代动力学
口服
静脉
达峰时间 (Tmax)
-5小时
15-30分钟
半衰期(T
1/2β
)
20-100天
最短可在数小时之内
生物利用度
50%
蛋白结合率
67%-98%
67%-98%
组织分布
肺、肝、肾、心、脂肪等
肺、肝、肾、心、脂肪等
组织蓄积
脂肪
脂肪
代谢/代谢产物
肝脏/去乙基乙胺
碘呋酮盐酸盐
肝脏/去乙基乙胺
碘呋酮盐酸盐
排泄
胆汁,粪便,肾排泄极少
胆汁,粪便,肾排泄极少
特点:负荷期和半衰期长并且因人而异
编辑课件
5
适应症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性心律失常(房扑、房颤转律或转律后维持窦性心律)
——结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威胁生命的室性期前收缩及室速,
预防室速及室颤)
——伴W-P-W的心律失常
可达龙可用于上述心律失常,尤其当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时
静脉用药用于病情严重并要求快速起效或口服不允许的情况下
编辑课件
6
T4,T3与胺碘酮的分子结构
编辑课件
7
胺碘酮与碘
胺碘酮分子量的37%为碘
其中10%脱碘后成为碘离子
每天摄入200-600mg的胺碘酮,则每天摄入的碘为75-225mg
-
服用胺碘酮的患者,其血浆及尿液中碘的含量将升高40倍
甲状腺碘的摄入与清除水平下降
编辑课件
8
胺碘酮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抑制I型5-脱碘酶,抑制T4转化为T3,导致T4升高而T3下降
抑制垂体II型5-脱碘酶,抑制T4转化为T3,反馈性升高TSH
抑制外周组织对T3、T4的利用
编辑课件
9
胺碘酮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检验项目
1-3个月
>3个月
T4
中度升高
中度升高或高于参考值或持续增加超过参考值40%
T3
下降,通常低于参考值范围
参考值下限或轻度下降
TSH
暂时升高(<20mU/L)
正常,也可轻度低于或高于参考值
编辑课件
10
胺碘酮与甲状腺功能异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