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理论
媒体与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信息科学技术理论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知识回顾
掌握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的方法,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作用。
初步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课程与教学基础,初步理解系统方法。
一、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
——网摘和展示PPT
二、系统方法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第5讲 教育技术的教学基础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内容和目标
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掌握概念图技术支持可视化教学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一、教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
学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
1. 教学 的概念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学的特征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
(1)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
(2)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
(3)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的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的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于是,
“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动"的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重塑现代课堂教学,至少应做到这样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2)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3)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4)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 (5)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 (6)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有效教学的特征
良好的教学始于明确的目标(布卢姆),教师对教学目标明了程度不仅与学生的成就存在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满意度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式,有效教师的特征:亲和力、研究力、影响力、感染力、执行力、应变力。 )
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合理分配教学讲授和辅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时间。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