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什么是败血症
简介
分类
发病机理
相关内容
第1页/共17页
什么是败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第2页/共17页
败血症 - 简介
败血症是一种血液中毒的病症。患者多是免疫系统比较差的人,主因则是身体某些部位的细菌扩散至血液,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且产生毒素,令人体器官功能受损,并会在病发时衰竭。
但是,有一部份的败血症患者仍然找不到原发病灶。
第3页/共17页
败血症 - 分类
不同致病菌引起的败血症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金葡菌败血症;
2、表葡菌败血症;
3、肠球菌败血症;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
5、厌氧菌败血症;
6、真菌败血症。
第4页/共17页
金葡菌败血症
多见于男性病前一般情况大多良好。原发炎性病灶以皮肤疖等为多见,从口腔粘膜和呼吸入侵者多数为免疫功能低下的院内感染。临床表现较典型,急起发病。寒战高热,半数以上患者体温在39℃—41℃间,双峰热少见。皮疹常为多形性,见于1/6—1/4的病例,以淤点为多,脓疱疹虽较多见,但其出现有助于诊断。关节症状较明显,见于约20%的患者,大多累及大关节,有红肿痛,但化脓性关节炎少见。迁徙性损害是金葡菌败血症的特点,约半数病程中出现迁徙性损害,常见多发性肺部浸润(约20%);甚至可形成脓肿:其次为肝脓肿、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皮下脓肿等。金葡菌败血症并发心内膜炎者可高达8%,由于可侵犯心瓣膜,故病理性杂音不及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多;如发热不退,有进行贫血,反复出现皮肤淤点,有内脏血管栓塞,血培养持续等应考虑为心内膜炎,须进一步作心脏波图检查以明显震旦。感染性休克较少见。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与其他金葡菌具有相似的毒力和致病力易在医院内,尤其是有免疫缺陷者、大手术患者和老年人中发生,其发生率激增,病死率亦较高。
第5页/共17页
表葡菌败血症
早年认为凝固酶阴性的表葡菌无致病性或为腐生寄生菌。60年代以后发现表葡菌败血症可占败血症总数的10%—15%,尤以医院内感染者为多。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后,如人工瓣膜、人工关节、各种导管及起搏器等。表葡菌耐药情况严重也有耐甲氧西林的菌主(MRSE)。在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时,肠道和呼吸道中MRS菌株数明显增多,易引起全身感染。
第6页/共17页
肠球菌败血症
肠球菌败血症是肠球菌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
第7页/共17页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病前患者一般情况多较差,多数伴有影响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原发病,故院内感染者较多。致病菌多从泌尿生殖道、肠道或胆道等入侵。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常由呼吸道入侵。铜绿加单胞菌败血症亦易发生于烧伤后创伤干山患者,其创面脓性分泌五呈绿色为其特征;此外铜绿加单胞菌败血症继发于恶性肿瘤、淋巴瘤、败血者尤为多见。临床上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双热、相对缓脉等较多见,部分病人体温可不升;迁徙性病灶较少见;约40%发生感染性休克,地蛋白血症者更易发生。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等,铜绿加单胞菌败血症较一般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凶险,可有中心坏死性皮疹
第8页/共17页
厌氧菌败血症
动脉硬化、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尿毒症、褥疮溃疡和新生儿等易发生厌氧菌败血症。入侵途径以胃肠道及女性生殖道为主,其次为褥疮溃疡和坏疽。
第9页/共17页
真菌败血症
常见于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肿瘤滑溜,以及经插管输液(特别是高营养治疗)、透析疗法等患者。以白念珠菌最为多见,多数伴细菌感染。大多发生在严重原发疾病的后期。
第10页/共17页
动医周思雨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