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会计诚信浅谈.doc金融会计诚信浅谈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也被赋予了更 多的物质内容。金融会计的诚信问题,在一定层面上讲,是 关系着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果失去金融会计诚信,会阻碍我国的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 展,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是现阶段金融会计行业急待解 决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建议
一、金融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当前,金融会计诚信面临严峻形势,已成为阻碍我国经 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普遍存 在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出现如 此严重的金融会计诚信问题,这不仅仅是道德倒退能够解释 的,它与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都有着密切联系。
1、信息不对称是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享有不相同的信 息。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 的使用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 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不会有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但由于 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一般是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 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
使用者由于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 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 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2、 利益驱动是内在动因
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狂,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背 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能骗 到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 投资、政策倾斜、核销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 业负责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 益;会计人员可能会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 会计师事务所在我之地,也迎合金融机构的要求,出具虚假报告。正是这 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金融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 因。
3、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是条件
一是会计原则本身为金融会计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 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 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 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退 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 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 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益来操纵
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 计信息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二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金融会 计造假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 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 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这在客观上出现了一 个“合规"的造假时段。比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核 算与其会计准则的脱节。
4、 失信成本低是催化剂
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 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 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这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在具体的规 定上现有的一些治假法规、处罚规定也显得过宽。相对于因 造假取得的巨额经济和政治收益而言,这种造假成本太过于 低廉。而且,即使这么轻的经济处罚
金融会计诚信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