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浅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字数: 3128 字号:大中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是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防范社会风险的重要制度性措施。在重要社会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制定、出台及实施前, 对其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诸因素进行分析, 评估发生危害的可能性, 对不同的风险进行等级管理, 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采取措施防范、降低、消除风险, 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矛盾纠纷。一、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义 1、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2004 年党和政府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一步系统化, 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论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对我国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社会冲突凸显与多发的回应。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符合“和谐治理”的要求, 只有和谐治理, 才能调整或协调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不同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冲突, 预防、降低或消除社会冲突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实现社会和谐。 2、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从 30 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看, 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大多数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尤其是一些问题的产生, 与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密切相关。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改革决策时, 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妥善照顾各方面群众的诉求; 在调整政策措施时, 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实施重大项目时, 事前认真进行科学论证, 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平衡点。 3、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 我们维稳工作都处于被动状态, 重事后化解而轻事前防范。每到重大节日、敏感时期, 一些平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压制下去的矛盾纠纷就会集中凸显出来, 特别是因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的开发建设等带来的矛盾, 聚集性、复杂性、反复性都很强, 给我们照成很大困难。我们要实现从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转变。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时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将原本无序的各类矛盾之“水”导入评估之“渠”, 变事后干预为事前预防、变堵截为疏解, 使各类矛盾化解在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内完成, 从源头上增强维稳工作实效。 4 、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手段。对重大项目的立项、会审、审批前开展稳评, 这样既能有效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项目建设的各项程序和职责, 保障项目又好又快推进; 又能最大限度的征集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 提高政策透明度, 提升政府公信力。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要把实施风险评估与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相结合, 充分反映民意, 全面集中民智,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 、权责统一原则。重大事项的承办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 对评估结论负责。 2 、合法合理原则。评估重大
浅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