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桢文彦风之丘火葬场.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命的极致
桢文彦(Famihiko Maki)在日本和欧美都有大量作品,但是无论在哪里,他的建筑都非常重视空间的层序变化和精微细致的细部处理,强调建筑空间的意向与人性化,并展现日本禅宗美学的优雅精炼。桢文彦的目标是文雅和得体,同时要真正易读,并具有某种氛围或“魅力”。所以他始终贯彻建筑和环境顺应的理念,透过其雅致兼具趣味的作品来表达其包容性的精神。
 风之丘火葬场(Kaze-No-Oka Crematorium )正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
 桢文彦在一次演讲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年轻的时候,被委托设计的作品多为小学、住宅等,现在年纪大了,委托的设计案则多是教堂、火葬场。”当时这番话引起了全场的笑声。但是玩笑归玩笑,笑过之后,不免让人感慨。总觉得一个建筑师到了这个年龄,无论是在人生的感悟上还是对作品的把握上,都应该达到了一种豁达和坦荡的境界。而这种对人生的领悟和感怀体现在教堂和火葬场等这类精神性建筑上,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
 一、概况
桢文彦作品风之丘火葬场建成于1997年2月,坐落在日本的中津市,占地面积333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14平方米。中津市是日本南部的一座有着7万人口的小城市,风之丘火葬场就位于中津市郊区山国川岸边的一片高地上,北面可望见中津市的街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附近居民的火葬场,并集中了一座座坟墓,大凡谁家有人亡故,都把这里作为殡葬的首选之地。有人曾说,这里的正南方是八面山,正东方则是最古老的神社荐神社,是块风水宝地(图1、图2)。
图1 风之丘火葬藏全貌
 
 
图2 风之丘火葬藏平面
 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特点,该项目需要一块宁静的大规模的基地,并要确保不侵犯周围的环境。在名为"风之丘"的基地上,原有的墓地与一群最近挖掘出土的古代坟墓合为一个整体。基地是空旷而宁静的,碧空旷野,一望无际,给了建筑师很放松的空间,很好的符合了建筑的需要。建筑根据功能的需要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八角形的葬礼厅、三角形的休息厅和正方形的火葬厅。葬礼厅用于举行一些宗教仪式和守夜,火葬厅是瞻仰遗体和火化的地方,休息厅让家属在各种仪式间得到休息和平缓心情。每个建筑空间的特点决定了光线的进入方式、空间的比例以及材料的选择。
 二、空间
 建筑在形体上采取了一种谦逊而平和的姿态,尽量使自己融合于环境中,但又以葬礼室倾斜的体量和休息室花园的斜隔板悄悄地和小坡度的地形作呼应(图3)。建筑从形体上就毫不掩饰它的主题:静。生与死的纠缠在这里被淡化到最小,死亡似乎只是一个人生的驿站,有淡淡的离愁,却没有无奈的悲痛。                      
 
图3 谦逊平和的体型
 “静”是一种境界,无论表现在建筑师的思想,还是他所营造出来的空间。事实上,风之丘火葬场里不同的空间,功能不同,形态和材料也各异,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它们都表达了不同形式的“静”。
 葬礼厅是“静”的,一种在肃穆、庄重气氛下的沉静。入口处被特别处理,穿过黑色木条做成的小格子推拉门后,进入一个门道,“进门”的过程被拉长,预示了空间的过渡(图4)。葬礼厅是一个内向的空间,只有少量的光线散漫地进入。两片墙被架空离地,通过缝隙可以看见墙外平静的水面。室外的景致和光线通过水面反射进来,增加了葬礼室内气氛的迷离,产生一种超然的感觉(图5)。主要建筑材料是砖,一种古老而又强调触感的材料,在这里的运用恰到好处的配合了庄严的气氛。
                                                         
 
 图4 葬礼厅入口
 
图5 葬礼厅的悬空墙
 休息厅是“静”的,一种轻舒胸臆、云淡风轻的宁静。大面积的透明玻璃窗引进了室外广阔而优美的景致,使家属从悲痛的心情中得到缓解和平伏。室内大量使用温暖的木材,光线漫射于室内,墙面也引进了柔和的弧线。每一个小节点都不遗余力地追求精致和简朴,一切无谓的装饰都被舍去。休息厅的空间是外向的、明亮的、温暖的(图6)。
 
图6 宁静的休息厅
 火葬厅是“静”的,一种生命极致处寂灭超脱的寂静。主要材料是清水混凝土,一种最素净的材料。为了减轻混凝土的冰冷,木模板上清晰的木纹被细心地保留了。所有的火葬室都围绕着一个开放的水庭布置(图7)。水庭的运用在这里恰到好处。水不是死水,有一个引水管不断有流水潺潺流出,达到“于有声处见无声”的效果。火葬厅也不是完全封闭的,有两面是玻璃墙,面向水庭。平静的水面加上微微的涟漪正好与火葬厅的幽暗和寂静形成反差,一线之差,两种感受。本是矛盾的两方在这里很协调的得到互补,皆因它们所表达的内涵是一样的——寂灭、虚空、超脱。
 
图7 火葬厅与水庭
 三、连接
人们常说,体验桢文彦

桢文彦风之丘火葬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cuzhrouh
  • 文件大小1.49 MB
  • 时间2021-06-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