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国际代工模式与创新
.
一、问题的提出
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406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57亿美元,%。
.
目前约有45万户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产品:
目的
瞄准中国市场
(一小部分)
满足国外订单的出口(绝大部分)
主要不是中国自己的本土企业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使中国逐步变成了世界的“制造中心”,或者说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进出口基地。
.
优越的初始禀赋条件(如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优秀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发达的工业基础等),以及基于FDI的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形成了目前中国沿海地区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代工关系,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原因:
.
结果:
由此带来中国目前加工贸易“爆炸式”的增长:在进出口贸易结构中,半数以上的进出口贸易是加工贸易,同时半数以上的进出口贸易来自于外资企业。
从传统的玩具产业,到高新技术的电子信息产业,都基本没有拥有自己的品牌,而仅仅持续地为世界各大厂商代工,它是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目前大多数制造业和部分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
.
问题:
中国沿海地区的这种以“国际代工”为特征的经济成长模式,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作为接受代工的中国企业仅具有对产业低技术部分的加工能力,自身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信息来源和销售渠道严重依赖海外供应商和进口商。
.
一方面,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知名的国际品牌,是在发展序列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中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和产品价值链分工中走“国际代工”道路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像中国内地这么大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市场容量,自己的企业不创造出自身的品牌优势和技术能力优势,长期甘当作为配角的“国际代工者”角色,仅仅赚取低廉的手工费,又会受到来自国内产官学界要求“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
.
附加价值
环节
O
研发
设备
材料
零件
加工制造
销售
传播
网络
品牌
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
二、重要理论
Chandier看来,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其积累了在管理、技术和营销三方面的使后来者难以进行复制的组织能力。
Nelson的企业动态演化理论,指出缺乏技术能力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代工方式“边干边学”,学习技术的各种隐含性知识和积累组织能力;通过“国际代工”这种较为正式的企业间承诺和协调方式,定位自己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产品分工角色,最终通过能力的长期积累进行战略转型并提升自己的市场地位。
.
三、国际代工模式:技术、制度、市场与企业战略角度的考察
研发一生产一营销这个原本一体化的企业基本话动流程的分离,是发达国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最重要的现象。这种一体化序列的分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最重要的形式是形成“产品内”国际分工格局,它与当代制造业在经营管理中流行的三个重要现象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
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