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后转变为诗体。
第1页/共13页
安徽
亳州
木兰像
《木兰诗》
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
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的一
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叙
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
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返回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一、诗歌简介
第2页/共13页
网络资料: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部流传了千百年的北朝民歌,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早已肯定,这首诗内容是“真实的”。1982年曹熙先生发表《木兰辞新考》,明确花木兰确有其人,“花”是后人加的姓,木兰本名穆兰,穆是鲜卑人的姓,约出生在河南地,属今日的伊盟(包头人习称“河西”,1926年曾隶属包头县)。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参加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
由此可知:
(一)《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的史实为背景而作的。 (二)当时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称可汗。 (三)当时北魏的都城是盛乐(和林格尔),离黄河很近。当时调来的军队就集结在黄河边上。
(四)黑山是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喀喇和硕山。
(五)燕山即燕然山,是杭爱山的一支
第3页/共13页
生字词: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 鞯 辔头 鸣溅溅
yān jì jiū róng shuò tuò
燕山 胡骑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zhù tiě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jiān
策勋 扶将 霍霍 著 贴 傍 裳
cè xūn jiāng huò zhuó tiē bàng cháng
第4页/共13页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对着)户(门)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只)闻女叹息。
织布机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来,木兰对着门织布。(突然)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叹息的声音。
介绍了木兰的身份:一个勤劳的平民女子
第5页/共13页
问女何(什么)所思(想),问女何所忆(思
念)。女亦(也)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
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
卷,卷卷有爷(父亲)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
长兄。愿为(wèi)(为此)市(买)鞍(ān)马(泛
指马和马具),从此替爷征。
问女儿在想什么呢?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说自
己也 没想什么,也没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军中的文
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征兵。征兵文书那么多册,每一册
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
兰)愿意为此去集市买马和马具,从此替父亲征战。
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体现了木兰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第6页/共13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早晨)辞(离开,辞行)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只)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战马)鸣啾啾(jiū jiū)。
木兰在集市各处购买了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 ,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名字,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音。第二天早上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了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思念亲人,女儿情怀
第7页/共13页
万里赴(奔赴)戎(róng)机(战争),关山度(过)若飞。朔(shuò)(北方)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座座山,越过一个个关口。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战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回来了。
概写木兰征战生活 ,体现了木兰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第8页/共13页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记功)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不愿做)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回来拜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赏赐了很多财物。皇上问木兰还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想做尚书郎,想骑千里马,回到故乡。
写木兰还朝辞官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平凡生活
第9页/共13页
爷娘闻女来,出郭(外城)相扶将(jiāng)(扶持);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梳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穿)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字词翻译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