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
NG-130/-Q
煤气锅炉运行规程
长江钢铁企业标准
2013-05-01发布 2013-06-01实施
马钢长江钢铁公司发布
编制:张永福
初审:
审核:
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锅炉机组的简要特性
第二章 DCS操作系统概况
第三章 锅炉机组检修后的验收和试验
第四章 锅炉的启动
第五章 锅炉运行调整
第六章 锅炉的停运
第七章 锅炉机组事故及事故处理
第八章 锅炉停炉保养
附件一 锅炉启动停止曲线
附件二 锅炉进水前各阀门位置
前 言
本标准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有关标准和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锅炉设计、使用说明书,结合运行操作、维护、管理经验,广泛征求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并经充分讨论后编写《煤气锅炉运行规程》,本规程属长江技术标准。
各级有关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本规程。
下列人员应熟悉本规程:总工程师、运行分厂正、副厂长,分厂各运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下列人员应熟悉本规程的有关部分:设备保障部点检作业长、 生技部的正、副部长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下列人员应熟知并能正确执行本规程或有关部分,并按期参加考试合格: 机组锅炉有关运行人员。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设备完善化及改造,本规程应定期修改补充,对本规程的修改补充意见,统一由运行分厂提出书面报告,经生技部审核,报总工程师批准后生效。
本规程由运行分厂提出,并由运行分厂负责起草。
本规程的解释权属于总工程师。
本规程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
第一章 锅炉机组的简要特性
第一节 锅炉设备简况
炉号
项目
1#炉
2#炉
型号
NG-130/-Q
制造厂家
杭州锅炉厂
编号
121669SM1
121669S M2
制造年月
2012年7月
2012年6月
投产年月
2013年7月
2013年6月
第二节 锅炉结构简述
本锅炉为单炉膛、高温高压自然循环汽包炉。本锅炉采用全膜式水冷壁。炉顶设顶棚过热器管,水平烟道布置有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蒸发管屏。尾部竖井烟道中布置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锅炉构架采用全钢结构,按七度地震烈度设计。炉膛、过热器和蒸发管屏为全悬吊结构,省煤器、空气预热器为支承结构。锅炉本体耗钢量约610T,钢结构耗钢量约160T。锅炉燃料为高炉煤气掺烧转炉煤气,点火和启动采用转炉煤气点火。
1.锅筒及汽水分离装置
锅筒内径为Φ1600 mm,壁厚为90mm,锅筒全长为10624mm,设计材料为P355GH。锅筒为全焊接结构,厂内整体退火以消除应力。
锅筒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下180mm处,最高和最低安全水位离正常水位各50mm。锅筒采用单段蒸发系统。锅筒内布置有旋风分离器,顶部波形板分离器等设备。它们可以充分分离汽水混合物中的水和蒸汽。锅筒上配置了2只就地双色水位表,2只电接点水位表接口,3只水位平衡容器。
此外,为保证蒸汽品质良好,以及能及时处理锅筒满水现象,在锅筒内还装有磷酸盐加药管,连续排污管和紧急放水管。
整个锅筒由两组链片吊架悬吊于顶板梁上,吊架对称布置在锅筒两端。
2.炉膛和水冷壁及蒸发管屏
考虑到高炉煤气是一种低热值气体燃料,为了保证燃烧的稳定性,燃烧器区和炉底敷有卫燃带。
整个水冷壁采用Φ60×5节距为80mm的光管加扁钢焊接成膜式水冷壁。每面墙沿宽度分成三个管屏。每面墙各有80根上升管,由连接管Φ133×10从水冷壁上集箱引入锅筒。
集中下降管从锅筒最低点引出。××10的引入管与水冷壁下集箱相连。每2根引入管与炉膛管屏构成一循环回路。
炉膛水冷壁的重量通过上集箱用吊杆悬吊于顶部梁格上,斜后水冷壁由穿过水平烟道的引出管悬吊于顶部钢架上。整个炉膛受热后一起向下膨胀。水冷壁外侧四周沿高度方向每隔3m左右设置一圈刚性梁,以增加水冷壁的刚度,满足炉膛设计压力±。
后墙水冷壁在炉膛出口处向内凸出形成折焰角,以改变炉膛上部空气动力场。前后墙水冷壁下部内折形成15°角,组成炉膛炉底。
蒸发管屏布置在尾部竖井中,由Φ42×5mm、材料为20G的螺旋鳍片管组成,横向节距为100mm,纵向节距为160mm,螺旋鳍片高15mm,厚1mm,节距6mm。两根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