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之学者为己教案.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之学者为己教案.doc课题: 古之学者为己 主备:郑朝娟
上课时间:—月—日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 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境界,明确学习的目 的、态度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从对话中概括出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
情感目标
了解儒家所说的学习的目的和“为己之学”的内涵
教学重点
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儒家所说的学习的目的和“为己之学”的内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导入课文
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教师。他 以极大的爱心、非凡的智慧和对人性的精微体察创立了中国古代 教育理念与师道理想。和孔子一样,孟子的一生也在为“道”而 游走、讲学,以他的方式丰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观念。他们的 教育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培养真正的君子。
二、 自学质疑
1、 识记:为()己假()馆雏()百钧()
2、 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古之学者求学的目的
3、 学生自读,1、3、5、6节,依据注释了解文段内容。
4、 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5、 师生探讨,教师点拨,明确。
(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4)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 不妥。
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 地方的人。
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三、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1、 生结合书下注释,翻译第一节。
2、 生谈谈对于孔子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师生交流:孔子认为好学,首先学业要精于是得勤奋,学会居安 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说的那样。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 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作人处世。
孔子说生活不要太奢侈,“食无求饱”,尤其在艰难困苦中, 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与“乡党篇”孔子自己生活的 态度,作人的标准是相通的。“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适 当,能安贫乐道,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贪求过分的享受。这两 句话的意义,是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
“敏于事而慎于言”,包括了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敏
捷一马上做。“慎于言”,不能乱说话。“就有道而正焉”,这 个“道”就是指学问、修养。那么那里叫“有道”呢?古人的书 本,书本上就是“有道”,从书本上去修正作人做事的道理,这 个样子就叫作好学。
3、 生读3、7、8分析
(3)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 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 技艺等。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 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 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 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总结:孔孟反复告诫弟子的,都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 德修养,塑造君子型的人格,自觉主动地向圣贤的精神高峰攀登。
4、 生读11、12、13、15、17、18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这

古之学者为己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86 KB
  • 时间2021-07-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