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探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探讨.doc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4日 作者:邵平
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于系统 性、流动性等方面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事实上,金融企业大 多以经营信用为主业,声誉至关重要。雷曼等的倒闭对华尔街产生很大打击,对华 尔街声誉的冲击更大。中国金融业在本次危机中可以说表现出色,声誉收获颇多, 但声誉风险管理同样是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声誉风险管理的挑战声
誉风险相对于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而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风险,对其进行 有效管理也具有相当的挑战性。
(一) 对声誉风险缺乏通行的界定和衡量的标准。包括新资本协议和美国的《企 业风险管理指引》等都未对声誉风险进行相关的界定。银监会9月份发布的《商业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定义还相对 宽泛。目前,对声誉风险及其危害的衡量,国际上还普遍缺乏有效的标准和手段, 为声誉风险的识别、监控等带来很大的障碍,声誉风险管理基本沦为被动的危机事 件处理,风险管理效率低下,作用有限。
(二) 难以组织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 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 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发生的部位可能是银行由内到外的任何环节,利益相关者 也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表现形式多样,不易界定,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和 扩散性。难以通过常规的风险管理部门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必须有一支遍 布银行各部门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并赋予适当高的权限和具有高效的协调机制,保 证内部的有效反应、对外的有效沟通,才能保证管理的效率。但建立这样的管理体 系在实施上难度非常大,管理效率很难保障。
(三) 监管机构和媒体在声誉风险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监管机构是代表政府 维护公众对银行体系信任的一种机制设计,并通过监管法规强制性地影响银行行为, 增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任。比如,规范商业银行外部营销业务,有效保护消费者 权益,促进银行公平和合法、合规经营等。因此,监管体系是否完善对声誉风险管 理有很大影响。另外,媒体是商业银行和利益相关群体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媒体 的态度对声誉风险的危害和处理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是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四) 金融创新使声誉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金融创新不断加快、各种复杂金 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的状况下,消费者准确理解产品的难度和比较各家金融 机构具体产品差异的难度都在不断加大。普通客户要么没有精力研究各种金融产品, 要么根本没有对各种金融产品进行分析的能力,理性的选择是购买具有良好声誉的 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即凭借商业银行声誉来选择购买产品或进行合作。 可以说,好的声誉已经成为银行吸引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一件严重的声誉事 件可能就使一家银行毁于一旦。
二、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对策
声誉风险不仅具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同时也是容易被忽视和难于管理的风险, 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已将其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要有 效防范声誉风险,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声誉风险管理:
(一) 必须对声誉有更为积极的认识。声誉已经成为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是可以使金融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无形资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92 KB
  • 时间2021-07-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