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教案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等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安徒生的生平,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
⑴ 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⑵ 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⑶ 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领悟丑小鸭形象的意义,激发他们坚韧、勇敢去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
通过复述课文,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鸭面对坎坷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深刻领悟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教学难点】
1、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蕴。
2、搜集作者的生平、创作经历等资料,互相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可分角色朗读课文。
2、复述法。
3、讨论点拨法。
4、品评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利用圈点勾画法,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理解丑小鸭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体验与反思,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审美鉴赏,品味作品多方面的美,感受童话的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充满童趣和睿智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它的作者是──(学生答:安徒生),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作品《丑小鸭》。---板书课题
大家熟悉“丑小鸭”吗?它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走近丑小鸭,看看她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明确: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安徒生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濒于讨饭境地、靠为人洗衣过活的寡妇。安徒生小时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同时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他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他想当一个艺术家,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创造“美”的艺术家。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儿也不气馁。安徒生14岁就离家,只身去当时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理想。饥饿和精神上的打击与他结了不解之缘,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虽然由于贫困、疾病折磨,他不能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最后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为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他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诗和美,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安徒生的童话,想象丰富、思想深刻,充满诗意。安徒生特别注意简洁、明快,不去追求表面的华丽而损害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生动,同时有一股清新的民间口语的乡土气息。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教师提示需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木屐(jī) 简陋(lòu) 讪笑(shàn)
蛋壳(ké) 嫉妒(jí dù) 灯芯(xīn)
脖颈(jǐnɡ) 冰雹(báo) 篱笆(lí bɑ)
四、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准备复述故事。
教师提示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提问: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理线索)
以 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家--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 同情、 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然后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教师稍作指导:复述时要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突出丑小鸭所遭遇的各种歧视和打击,以及丑小鸭的态度。
学生明确: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的的天鹅蛋。一只鸭子
《丑小鸭》教案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