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就业趋势、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的份量;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改进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既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兼顾了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该课程知识的系统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 OpenGL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2(a)-0169-01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但是国内的教材更加偏重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数学公式推导多、理论性强,相对于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图形来说内容非常枯燥。这就使得原本应该非常生动的一门课变得枯燥、难学,而且占用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削弱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对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革,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1 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于重点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知识更加困难,并且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深造的比例比较小,进入软件公司做程序员的比较多。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图形学应该增加实践的比例,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事软件开发打下必要的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知识。
根据教学目标,减少了“基本光栅图形算法”等经典算法的学时数,重点讲授其基本概念、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再将算法的实现作为实验内容;增加了纹理映射内容,加强了光照和材质部分的实践内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国内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区别在于:不过分强调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内的基础算法与技术细节,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和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形的编程技术,使得学生既掌握了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进一步学习的基本理论,又掌握了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形的完整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遇和挑战。
2 灵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进教学质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提供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与同学交流,完成任务,需要较多的上机实验,在我国现阶段的许多高等院校中,受硬件条件的限制大量的上机学时很难保证。在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实践中,对任务教学法进行了改进: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为每个模块设计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组织教学的载体,而不是让学生做的任务;围绕该任务展开教学,然后学生自我设计、编程实现、上机调试运行,完成一个自我创新设计的任务,要求难度与教学过程中所用任务的难度相当,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任务载体的教学演示图形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驱动力,演示的精美图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求知欲大增,主动学习的愿望增强。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引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而不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具体做法如下:首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