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 PPT)、相关教学设计及资料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鱼类有哪些特征?
鱼类的特征与它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最主要的特征围绕着在水中的生活: 可以在水中呼吸和
游泳。可见动物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复习,回答:
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温故知新,引导对动物的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的思考。
那么,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 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却属
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可引导进一步讨论,或进行追问鳄属于什么类群?
讲解: 所谓特征, 意思就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特点, 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
物的特征,并看看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思考问题,进行回答:
通常, 会有一部分学生对此表示迷惑, 并认为鳄也是两栖动物。 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具备
区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知识。
引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导对“特征”的关注,引出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新课教学
(一)两栖动物(第一课时)
1.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结合 PPT)进行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表达:
①蝌蚪和青蛙的区别。(提示:外部形态、呼吸器官、运动方式)
②青蛙身体的颜色,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③触摸蛙有什么感觉。(如果有牛蛙作为观察材料)
④除蛙外,还有哪些两栖动物,能简单介绍吗?
(1)自主学习,尝试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2)小组讨论交流:
①蝌蚪:外形、游泳姿态、呼吸方式都与鱼类相似。
青蛙: 外形与蝌蚪区别很大, 在陆地上善跳跃, 也可在水中划水, 用肺呼吸, 皮肤辅助呼吸。
②青蛙皮肤裸露,体色与环境相近。
③蛙的皮肤湿润、黏滑。
④其他的两栖动物:蟾蜍、蝾螈、大鲵。
此部分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也可以布置网络查询检索任务,进行交流。
在观察中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分次出示的资料不断纠正学生对青蛙和蝌蚪的结构特征的认
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2.两栖动物的特征
(1)在学生表述时追问:关于蝌蚪从何处来、关于成体皮肤辅助呼吸。
(2)引导得出结论:两栖动物幼体的发育无法脱离水环境,成体肺不发达,需皮肤辅助呼
吸,是由水中向陆地过渡的动物类型的特点。
通过以上的问题尝试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特征。
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
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利用观察、对比,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特征,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共4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