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矶山医院“十二五”事业发展与规划“十二五”时期( 2011-2015 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实施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同时,也是我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根据安徽省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校“十二五”规划编制方案,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在校党委和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下,院党政带领全院医护员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高举中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创品牌,向管理要效益, 圆满完成医院“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影响和美誉度大幅度提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丰硕成果,为“十二五”期间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来医院主要事业发展回顾: 1、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办院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由原来的 844 张增至 1892 张;占地面积由原来的 240 亩增加到 270 亩;门急诊人数由 555015 人次增至 99万人次,增加了 78% , 2010 年业务总收入为 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 140% ;固定资产由 亿元增至 亿元, 比“十五”期末增长了 165% ,职工人均收入由 53300 元增加到 70000 元,增长了 31%。医院相继组建肿瘤防治中心、医学影像中心、产前诊断中心,服务能力、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2、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期末医院出院人次由 28785 人次增至 48000 人次,增加了 69% ,年手术例数由 1121 5 台次增至 21000 台次,增加了 87% 。五年来,投资 1亿元用于医疗仪器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升级。相继更换添置菲利浦 64排螺旋 CT、东芝 16排螺旋 CT、美国 GE 核磁共振、菲利浦双板 DR、西门子血管造影系统,仪器设备配置达到省内一流、皖南领先的水平,为皖南及皖江,乃至全省的民生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院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3、学科建设齐头并进,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在“十五”实现省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的基础上,“十一五”医院消化内科等八个科室被列入第三周期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和特色专科。培养出省级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10人,第四周期卫生厅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12人,院级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35人。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省级临床医学实验实训中心。 4、人才队伍建设日臻完善。坚持现有人才培养和高学历人才引进并举,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至“十一五”末,医院高级职称人数由 243 人增加到 294 人, 41人次分别担任全国、省、市医学科技学术团体正副主任委员等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 医院在皖南及皖江地区医学和医学技术指导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5、科研水平稳步提升。五年来,医院科研投入 325 万元, 较“十五”期间增长 20% ;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各级科研课题 180 余项,比“十五”期间的 115 项增加了 65项;在国家重点以上级刊物发表论文 95 篇,比“十五”期间增加 15篇,主编(副主编)专著 45部,比“十五”期间增加 16部。新发人嗜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为我国首次确诊人感染无形性嗜粒细胞性爱立克氏体病,为制定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宝贵依据。 6、临床教学成绩斐然。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实践了实习生带教导师制,强化教学意识,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能力与水平。至“十一五”期末临床理论和实习带教时数合计为 69000 学时,接收各科进修、实习人员 2673 名,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超声诊断学、临床麻醉学被评为省及校级精品课程, 2008 年,医院接受评估检查, 并取得优秀成绩。 7、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和改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立足医院实际,确定“推进科学发展、服务人民健康”主题,找准并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 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顺利召开医院第四次党代会,全面总结党委工作,明确今后工作任务。加强党组织建设,优化支部结构,在原有 23个党支部基础上调整改选为
弋矶山医院“十二五”事业发展与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