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教案.doc人美版全国第二册
第14课《下雨了》
一、 教材分析:
《下雨了》是一节充满了生活情趣的课,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根据课程 总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分四个学习阶段提出具体内容和行为方式。其中1〜2年级为第一 学段,对本阶段要求是:“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 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 趣。”
课标中谈到:“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在本课中, 通过让学生回忆、观察、讨论生活中下雨的情景,利用不同疏密的点、线、和生动的人物动 态引导学生感受人间的美景与真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生活感 受,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的能力。记得一位美术教育专家曾经指出:“(美术的)好课有两种: 一种是创意上的好课,一种是技能上的好课。”这两种好课,都是能够使学生受益非浅的。 本课在培养学生表现人物动态、组织画面关系的基础上,力争以独特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 思维,引导学生表现生活美、自然美。
二、 设计思路:
导入和新授部分可谓是有趣的“戏雨”,意在激发小朋友对雨中各种熟悉的雨景回忆。 艺术可以表现生活也可以表达情感,接下来就是“赏雨”,雨带给每个人不同的感受,书中 为我们安排了韩羽简练而潇洒的《听雨图》,当教师引导孩子从一个农民娃娃的角度赏雨, 孩子们不仅感到了画面中令农民伯伯舒心顺意的雨,还感受到雨中大自然耐人寻味的美丽。 当孩子们沉浸在其中时,教师又及时将孩子们拉回到他们熟悉的城市雨景中,大量的图片充 分地为孩子们提供了创作素材。学生在雨情雨景中快乐游戏,快乐回忆,快乐创作!
一节快乐的课带给同学们不仅是快乐的体验,同时也希望带给他们对生活的丰富的感 受,正如本节课后拓展时引用的艺术大师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善于观 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二、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以及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和形,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
旦
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形再现情景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表现力。
情感性目标:通过回忆下雨的情景,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自然界的美
妙变化。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雨中的情景,感受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美好关系。
教学难点:不同的雨景以及多样的人物表现。
四、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
引导学生做游戏,计时器开始计
游戏规则:
通过游戏
刖
时。
在10秒钟之内,比一比哪
碰撞思维,巧妙
游
个组说出的有关雨的词和雨的
地唤醒学生对
戏
用具最多。
雨的回忆。
神
(放雨声)
听雨声。
激发兴趣,
秘
(教具演示雨滴落下)
通过观察唤起
导
嘀嗒,嘀嗒要下雨了,你猜
学生对生活中
入
猜,会是大雨还是小雨呢?
观察点状的雨滴,引发联想。
自然现象的回
忆并引导观察
雨的变化。
赏
(一)、认识小雨:
观察小雨特点
利用生动
雨
1、教具演示
《下雨了》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