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顿简介
理论特点
代表作
突出贡献
第1页/共22页
(Robert )1910-2003
美国费城
本科--1927-1931 坦普尔大学,哲学社会学
硕博--1931-1936 哈佛,社会学系
任教--1936-1939 哈佛大学
1939-1941 土兰大学
1941 哥伦比亚大学
第2页/共22页
社会学研究以经验性和多样性著称,强调经验实在性,批判帕森斯的宏观大理论,倡导中层理论,也被称为“经验功能主义者”,“结构分析学家”。
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
推动应用社会学研究。(哥伦比亚学派)
第3页/共22页
代表著作
1938 «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社会结构与失范»
1949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论理论社会学»-«社会学的中层理论»
«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
«大众信念» 、 «站在巨人的肩上»
第4页/共22页
理论贡献:一 .社会学中层理论观
中层理论(theories of middle range)
含义: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
第5页/共22页
特点:
.
,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次。
.
.
.
.
第6页/共22页
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积累性,并提出社会学理论发展轨迹:
具体化理论 综合性的概念体系
默顿指出:需要只是发明之母,社会经验的知识才是其父。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关系,为其结合指明方向。
第7页/共22页
二、功能分析范式
范式(paradigm),指一套严格的(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
作用:确立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和规范化的语言。
默顿提出,功能分析是社会学解释中很有发展潜力的方向,依赖于理论、方法和资料 的结合,从中层理论出发,强调功能分析在资料收集和理论解释中的实效性。
澄清以往功能主义的三个错误假定:
第8页/共22页
第一是社会的“功能一体性”(functional unity)假定。
第二是“普遍功能主义”(universal functionalism)的假定。
第三是“不可或缺性”(indispensability)的假定。
第9页/共22页
澄清概念问题
功能归属事项(分析对象)
主观意向概念(动机、目的)
客观结果概念(功能、反功能)
功能需要(需求、前提条件)
功能选择(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
结构脉络(结构强制)
动态与变迁
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
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含问题
第10页/共22页
默顿功能主义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