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城市建设融资平台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湖北省财政厅/关 红 熊广泽 郭玉林
ﻩ5月上旬,我们对宜昌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昌城投”)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宜昌城投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公司治理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市场经营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着力夯实融资平台,不断开辟融资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宜昌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运作特点和管理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ﻩ一、宜昌城投的发展历程
ﻩ宜昌城投自2002年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起步、成长和提升三个阶段。
ﻩ(一)起步阶段(2002~2004年)。
ﻩ2002年9月,宜昌市为争取日本政府贷款建设环保项目,为适应日方以项目法人为承债主体的要求,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国有独资的宜昌城投,以企业法人身份担任项目业主,代表市政府对授权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国有资本行使出资人职能,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本营运、投资运作和产权经营。公司设置三部一室,即资产经营部、资金管理部、项目管理部和综合办公室,注册资本8亿元,。其资本构成为:。其中,,东山、,;二是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权1.6亿元。成立之初的宜昌城投名为公司,实际上是政府部门主导下单一的借款平台,。
(二)成长阶段(2004~2006年)。
ﻩ2004年5月,为推动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宜昌城投与国家开发银行的有效合作,宜昌市政府决定宜昌城投独立运作,出台了《调整和完善宜昌城投资产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实施方案》,并一次性向宜昌城投注入10亿元固定资产,包括夷陵长江大桥、黄家湾垃圾处理场、国债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市直机关国有房产、政府收购储备的土地资产、城区天然气的股份、市经济使用房开发建设管理中心的资产等,对初期的宜昌城投进行资产重组。在坚持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宜昌城投的发展战略:运用政府投资形成的城市资产和政府特许经营权,通过资本营运及优良资产运作,逐步增强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其主要职能:一是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二是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实施经营性项目开发。其间,累计完成城市公共项目投资20亿元,新增供水管网8公里,新增供水能力5万吨/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万吨/日,改造城市道路14公里,新建城市道路17公里。
ﻩ(三)提升阶段(2006年至今)。
ﻩ2006年以来,借助宜昌市推动与国家开发银行更紧密合作,为打破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宜昌城投根据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施
“公司再造”,经营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一是法人治理结构逐步规范化。组织结构上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设,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董事长、总经理、监事会召集人人选由市委、市政府决定,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委派;董事会成员、公司高管人员由董事会依法聘任,财务总监由财政委派。二是内设机构逐步合理化。按照精简效能、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了综合办公室、计划资金部、工程项目部、资产经营部、合同与法律事务部等五个部门。三是人员管理逐步企业化。推行全员聘用制,部门经理、项目经理竞争上岗,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四是业绩考核逐步责任化。公司与各项目部就项目工期、质量、成本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指标,层层考核。五是制度建设逐步系统化。公司先后出台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内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公司经营发展管理等20多项制度。2007年度,公司总资产45亿元,负债24亿元,含财政性兜底负债12亿元;;现有员工46人;二级子公司5家,含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子公司1家。业务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天燃气、房地产、户外广告、项目管理等行业,逐步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
ﻩ二、宜昌城投着力打造融资平台的主要作法
ﻩ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宜昌城投的运营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骨架的拓展、城市功能的完善以及城市实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目前,宜昌城投先后向外国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地方商业银行等融资累计23.1亿元,,国债资金2亿元,,,其他方式融资0.5亿元。投资建设工程项目20个。,,,新增城区面积9平方公里,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效地改善了宜昌城市面貌,为深南玻、三新磷化和新洋丰等项目落户宜昌
宜昌城市建设融资平台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