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析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私家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多,公路工程的承载负荷与日俱增。要想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使用寿命,必须选择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确保整个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要求。本文就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人们的出行安全乃至社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对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对于公路工程建设而言,沥青路面施工是一个核心部分,它的每一道施工工序及相应技术的规范性都会对公路工程整体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应注重沥青路面施工时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施工技术符合要求,把握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特点分析
因为公路工程施工工序复杂,涉及多方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会增加沥青路面的施工难度。第二,公路项目的施工工期比较长,使得沥青路面施工流动性更加明显。第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受外界温度因素与地形地貌影响较大,当外界环境降雨量过大,沥青路面容易出现水损害现象。为了避免水损害现象的发生,施工单位可添加适量的改性剂或者纤维材料,不断提升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
2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做好配比试验分析,确定最终的配合比符合要求。在混合料的配置过程中,应对各项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在实验室中进行成分的分析以及判定处理。如果结果符合要求,则要根据技术参考进行标准化、规范性的操作处理。在搅拌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搅拌时间,做好材料温度控制,重点进行沥青路面混合料材料的配比质量控制,保障其符合施工技术的各项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是公路工程路面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防止施工作业时图纸数据出现误差,往往需要测量员在摊铺时对中桩位置进行精确测量与复核。在摊铺前,需要预先设定摊铺机的平板角度和前进速度,以确保混合料能满足连续均匀摊铺的要求。在摊铺过程中若遇到十字路口、交叉路口等特殊路段时,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适当找补。随后,或更换混合料,或进行人工找补,对摊铺质量进行检测,若不达标则必须重新摊铺。摊铺机所用钢丝为扭绕式,每个钢丝支架间隔
5m,钢丝直径需小于6mm,而拉力应大于800N。
面层压实度与平整度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碾压的方式及温度。混合料碾压一般分成三个阶段,即初压、复压与终压,碾压时使用电子温度计进行温度检测,并根据温度检测结果安排专人对碾压施工过程进行指挥。混合料碾压需严格按照从边缘至中间顺序进行,碾压的长度应尽可能长。在振动碾压过程中,应先停止振动,再停机,先使压路机起步,再开启振动。相邻两条碾压带应保持轮宽1/3~1/2的重叠。压路机按照阶梯形匀速行驶,前后两段要错开50cm,尽可能延长第一次碾压的作业长度,其他每次逐渐递减。在碾压过程中,对洒水喷嘴进行适当调整,使洒水量适宜,避免发生粘轮。初压时,混凝土温度应保持在130~140℃范围内,且初压完成时,混合料温度不能低于110℃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