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家庭训练,技巧方法以及原则
一、家庭训练的前提
1.学习先行:家庭成员借助机构专业人员的帮助或采取自学的方式,大量了解有关孤独症的知识。不了解孤独症就很难帮上孤独症的忙,经常是帮倒忙,即好心办坏事。
2.了解孩子: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孩子,对照资料全面分析孩子,列出孩子的主要优势、潜在能力及主要困难、主要行为问题,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
3.学习理论与技巧:先走捷径,先看有关孤独症教育训练的有关章节,学习关于孤独症教育训练的一般理论及具体的教学技巧,或者直接到机构去观摩学习,以后再读些普儿童教育训练的资料,以便借鉴有益的经验。
4.专业人员的指导:最好与专业人员建立联系,他们可以对家庭训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制定教育方案并具体指导父母对孩子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应根据实际寻找专业资源,但在目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学习比什么都重要。
二、家庭训练的实施
1.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计划通过观察,全面了解儿童的现有能力和欠缺的能力,使用合适的早期教育方案,找出训练的起点,确定与之相符的教育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成训练计划。
2.制定训练计划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是确定个别化的课程。除了设计课程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已有的课程方案,如波特奇早期教育方案、《孤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第三册——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活动和教育》(SchoPler等编着,X庆长编译,杨晓玲审校,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编)等。下面为了家长能对该课程有个具体了解,特摘录此书中的部分内容供家长评估和设计教育方案时参考(表10-1,适合8岁以前的孩子使用)。
1.家庭训练应掌握的原则
(1)恰如其分地估计孩子的能力,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宁肯开始订的起点稍低一点。
(2)永远对孩子抱有希望,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差,开始训练的起点有多么低。
(3)学习活动内容要丰富,安排要恰当,一般在精力集中的时候安排认知及语言内容;精细活动则安排在后半段或者插在认知及语言项目的中间,大运动则安排在上午及下午的开始或者晚上。每天晚上要安排亲子活动。每天安排外出活动,调节紧X的学习气氛,为孩子增加认识周围世界的机会。
(4)学习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多重复,尤其是精细的动作和粗大动作,要有一定量的要求。
(5)重视生活自理训练的项目,这对他将来自立很重要。
(6)教学内容既要注意实用性,也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7)教育训练必须坚持长久,不能任意中断训练。
2.创设适宜的家庭训练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环境就是家里的生活空间。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环境。如果教学目标是穿衣服,那么房间、浴室就是自然的教学地点;如果教学目标是帮助妈妈完成一件事,那么客厅、阳台、房间或厨房等也应是自然的学习环境。语言训练的教学环节更应该是家里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做什么就教孩子说什么,进行有些项目的教学,则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场所。
(1)为孩子安排一个专门学习的小房间,如果没有条件可隔出一块靠墙角的地方或者在客厅的茶几上或者厨房的餐桌上教也可以。
(2)准备好学习的用具:小椅子、小桌子、几个塑料小筐、小夹子无数个(用来卡片或做精细练习用),各类卡片(人物、动物、蔬菜、水果、交通工具……),彩色笔、铅笔、白纸、各种小玩具……
(3)除课表外墙上尽量不贴任何东西,在孩子座位后放置一钟表
(4)孩子学习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应避免大声喧哗,如把电视机声音放得很大。
(5)学习空间里布置一个孩子玩耍的角落,摆放孩子喜欢的小型玩具以备课间休息时用,孩子要背对这些玩具坐,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
(6)训练室以外的其他房屋的墙壁,贴上与孩子当前学习有关的图片或挂上一两幅挂图,以备孩子随时去指认。
(7)有计划地在家中的常用用品、用具上贴上文字(不要太多,一个阶段2、3个)可随时教孩子认字。
(8)大厅内可放置一辆童车、一个大球和其他大一点的玩具,以便孩子课余时自由玩耍。
(9)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上完课要帮助大人收拾教具,并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10)上下课要有信号。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讯号是坐下来上课或者可以出去玩、吃点心。生活、教育训练应有规律,以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上课与下课遵守的总原则是:愉快地开始与愉快地结束;准时、有规律。
1.上课
(1)通常“坐下来”是训练的第一步:①可在日常生活中练“坐下吃东西”、“坐下来等一会”。发出指令“坐下”后,要等孩子真的坐好了才给他东西吃。②选能坐得长久的训练项目(插雪花片、分拣豆子)进行练习。③能力强的孩子可通过练习画画,练习书法来培养他能“坐下来”
自闭症:家长训练技巧方法及原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