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弘一大师与北魏《张猛龙碑》.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弘一大师与北魏《张猛龙碑》
  弘一大师即在俗时著名的艺术家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出生于天津一名门望族,幼时便聪明过人,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27岁时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于书画、音乐、诗词、戏剧、篆划部有非凡的建树。39岁时剃度出家,精研律宗,为元、明、清以来南山律宗复兴之?,被中国佛教界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大师出家后诸艺不染,唯书法有助于弘扬佛法、广结佛缘而不被荒废,并随着修行而日趋完美,晚年愈臻化境,为20世纪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一、出家前弘一法师的书法与《张猛龙碑》
  弘一法师在少年时即师从天津书法名家唐静岩先生学习书法篆刻,而他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碑学风气盛行的时候,由邓石如、阮元、包世臣等学者艺术家大力倡导的碑学再经过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推波助澜,到这时已经是“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缘,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迄于咸通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浓厚的碑学氛围自然深深地影响着弘一大师的学习之路。况且他对康有为是十分心仪的。这从他19岁时刻过的一方闲章“南海康君是吾师”可以看出。虽然此印内容是弘一大师青少年时对“戊戌政变”爱国志十的敬仰,但同时也折射出了弘一大师不但赞同变法改革,而且还服赝于康有为的书法艺术见解。因此他和同时代的其他学书者一样走的是
“胎息六朝”的路子。据现有他20岁左右的书法资料来看,他早年对篆书、隶书、北碑都下过功夫,走的是雄强朴厚的路子。从他19岁应试天津县学的课卷和23岁应试浙江乡试的号证(图2、图3)这两份书迹上可以看出北魏书风对他的影响,大部分字的结体都来自大家所熟知的《张猛龙碑》。此碑是魏碑中的精品,刻于北魏正光三年(522),石在山东曲阜孔庙。在碑学大兴的清代咸、同年间受到书法家的重视。赵之谦、张裕钊就临习过此碑,包世臣、康有为对此碑更是赞赏有加,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张公清颂》出自《孔羡》,具龙威虎震之规。”康有为《广艺舟双揖》认为“《张猛龙碑》为正体变态之宗,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结构为书家之至,而短长俯仰,各随其体”,列为精品上。杨守敬《学书迩言》云:“书法潇洒古淡,欹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此碑比《龙门二十品》来得精到,又比唐楷来得古朴生动,是魏碑书体中非常完美成熟的碑刻,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所以得到弘一大师的青睐是很自然的。如图2中的“李文涛”三字:李字以长横为主笔,上下收中间放;“文”字撇画左移,造成左密右疏、左收右放、左低右高的格局,和张猛龙中的“文”字如出一辙;“涛”字展右缩左,右半部向左斜,但左边的“三点水”将其稳稳地支撑住,这种
“欹正相生”正是《张猛龙碑》惯用的手法。图3是李叔同的乡试号证。清人在科举考试时绝大多数都是写“馆阁体”,连康有为36岁考进士时都不例外,然而李叔同还是一以贯之用《张猛龙碑》的风格来写,只是字形写得略扁,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略为整饬而已,其中的“嘉、兴、府、平、监、光、年”等字还是不折不扣的《张猛龙碑》风格。在紧张、拘谨的科举考试中写得如此逼近原碑,由此可见对《张猛龙碑》的熟悉程度。图4是李叔同为他家早年账房先生徐耀庭所作。在《张猛龙碑》的基调上融入龙门造像,每个字20厘米左右,起、收、转折处皆为方笔。点画方峻、劲挺,给人以雄强之感,个

弘一大师与北魏《张猛龙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