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教学心得体会3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延安教学心得体会
来到西安政治学院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了课程安排表上的延安教学活动,内心充满了期盼,延安,这片红色的革命圣地,像是有着无法抗拒的力量一般一直吸引着我。近日,学院组织了我们组织干事培训班进行延安教学,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寻根之旅。在革命圣地延安,我一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王家坪、抗大旧址、凤凰山、枣园、南泥湾、宝塔山、延河,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如今在我的眼中变得越发清晰而真切。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故园,是催生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时期,在这里,我们党和党领导的军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这里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从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间,就是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在这里简陋的窑洞里,中共中央指挥着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带领全国人民把红旗从陕北打到了全国。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形成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在延安,我们进行了四天的参观教学,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说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因为就是在这里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我们的事业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说它是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因为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正是在陕北破旧的窑洞里,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卷卷雄文。这无数个漆黑夜里的星星之火,照亮了延安,也照亮了中国。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 “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说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因为革命战争时期的延安,物质条件极其艰苦。“小米饭、南瓜汤,打着补丁的布衣裳”是战争年代的生活写照。在这里,虽然物质条件艰苦,却涌动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党历来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之行归来,消除了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些情绪,自从军校毕业以来,时常有懈怠、懒散等一些不良的情绪,工作中缺乏一种拼劲,成天只是琢磨着自己的事情,工作上只要能应付的过去就行,很少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对于领导的教育也是收效甚微,没有特别放在心上,慢慢的也开始变得不爱学习,尤其是对一些新理论,新知识,缺乏经常性的
延安教学心得体会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